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公路运输论文--汽车工程论文--各种汽车论文--各种能源汽车论文--电动汽车论文

电动车用锂离子电池快速充电技术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页
第一章 绪论第7-13页
    1.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7-9页
    1.2 电动汽车现状和发展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电动汽车现状第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发展趋势第9-10页
    1.3 充电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国外发展现状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国内发展现状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发展趋势第11-12页
    1.4 论文章节安排第12-13页
第二章 锂离子电池模型及快速充电特性分析第13-25页
    2.1 锂离子电池的电特性研究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电化学反应原理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锂离子电池内阻模型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锂离子电池充放电特性分析第15-16页
    2.2 锂离子电池充电方法第16-19页
    2.3 影响锂离子电池快速充电因素分析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极化现象对充电的影响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温度对充电影响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非均衡充电对电池的影响第21-22页
    2.4 本文采取的快速充电方法概述第22-23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23-25页
第三章 锂离子电池快速充电电路分析与设计第25-41页
    3.1 主电路拓扑结构分析选择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三相电流型PWM整流电路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三相电压型PWM整流电路第26-28页
    3.2 三相电压型PWM整流电路数学模型第28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三相静止坐标系下的低频数学模型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两相坐标系下的低频数学模型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静止坐标系下的高频数学模型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两相坐标系下的高频数学模型第34-36页
    3.3 锂离子充电系统主电路控制方法设计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电压外环控制器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三相整流器控制方案分析第38-39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39-41页
第四章 锂离子电池快速充电控制策略第41-51页
    4.1 模糊控制算法研究第41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模糊控制的引入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极化现象抑制策略第45页
    4.2 均衡电路拓扑结构分析与选择第45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能量耗散型均衡电路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能量非耗散型均衡电路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均衡电路参数的确定第48-49页
    4.3 均衡充电算法改进第49-50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50-51页
第五章 快速充电系统软硬件设计与结果分析第51-65页
    5.1 快充系统主电路仿真研究第51-53页
    5.2 快速充电系统硬件电路设计第53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充电主电路设计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驱动电路设计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检测及保护电路设计第55-57页
    5.3 快速充电系统软件设计第57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主程序设计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模糊控制算法设计第5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均衡控制子程序设计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去极化子程序设计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5 检测及保护子程序设计第59-60页
    5.4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60-64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64-65页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5-66页
    6.1 总结第65页
    6.2 展望第65-66页
致谢第66-67页
参考文献第67-70页
附录第70-71页
    附录A: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第70-71页
    附录B:部分电路原理图第71页

论文共7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碰撞安全性能的某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车体结构优化
下一篇:基于虚拟水资源的我国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分析--以胡焕庸线为空间分异标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