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公路运输论文--汽车工程论文--各种汽车论文--各种能源汽车论文

基于碰撞安全性能的某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车体结构优化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1章 绪论第9-16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0-12页
    1.3 拓扑优化技术在汽车行业的国内外应用第12-14页
    1.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4-16页
第2章 拓扑优化基本理论第16-25页
    2.1 拓扑优化的基本含义第16-18页
    2.2 有限元方法第18-19页
    2.3 连续体结构的拓扑优化方法第19-23页
    2.4 SIMP变密度的拓扑优化方法第23-24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24-25页
第3章 汽车碰撞仿真分析第25-54页
    3.1 模块化建模第25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子模块划分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子模块模型的建立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子模块连接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整车模型的组成第30页
    3.2 整车模型的接触设置和沙漏控制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接触设置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沙漏控制第31页
    3.3 关于新能源汽车的碰撞安全法规第31-32页
    3.4 电池包布置引起的车体结构的改变第32-33页
    3.5 正面碰撞模型的建立和结果分析第33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正面碰撞模型的建立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正面碰撞结果可靠性验证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正面碰撞整车变形试验和仿真对比第34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5.4 碰撞加速度对比分析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5.5 正面碰撞电池包分析第39-41页
    3.6 侧面碰撞模型的建立和结果分析第41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6.1 侧面碰撞模型的建立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3.6.2 侧面碰撞结果可靠性验证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6.3 侧面碰撞整车变形试验与仿真对比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6.4 侧碰前门内板侵入量对比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6.5 碰撞加速度对比分析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3.6.6 侧面碰撞载荷传递路径分析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6.7 侧面碰撞电池包分析第48-49页
    3.7 后面碰撞模型的建立和结果分析第49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7.1 后面碰撞模型的建立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3.7.2 后面碰撞结果可靠性验证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7.3 后面碰撞整车变形试验和仿真对比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7.4 碰撞加速度对比分析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3.7.5 后面碰撞电池包分析第52-53页
    3.8 本章小结第53-54页
第4章 基于碰撞安全的电池包结构拓扑优化第54-69页
    4.1 电池包结构建模第54-56页
    4.2 SIMP变密度插值方法第56-58页
    4.3 建立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第58-59页
    4.4 拓扑优化第59-60页
    4.5 最优化设计第60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试验设计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响应面模型第63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优化算法第65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5.4 结果验证第67-68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68-69页
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69-71页
    5.1 全文总结第69-70页
    5.2 展望第70-71页
致谢第71-72页
参考文献第72-75页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5页

论文共7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UDS的行车状态评估系统的研究
下一篇:电动车用锂离子电池快速充电技术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