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前言 | 第12-17页 |
第1章 基于核酸的肺炎链球菌血清分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| 第17-47页 |
引言 | 第17页 |
1 材料 | 第17-19页 |
1.1 实验菌株和标本 | 第17页 |
1.2 主要实验仪器 | 第17-18页 |
1.3 主要实验耗材 | 第18页 |
1.4 主要实验试剂 | 第18-19页 |
2 方法 | 第19-25页 |
2.1 常用溶液的配置 | 第19页 |
2.2 肺炎链球菌培养 | 第19-20页 |
2.3 肺炎链球菌鉴定 | 第20页 |
2.4 肺炎链球菌血清分型 | 第20-21页 |
2.5 肺炎链球菌菌株DNA模板的制备 | 第21-22页 |
2.6 咽拭子标本核酸提取 | 第22页 |
2.7 变温扩增分子血清分型 | 第22-24页 |
2.8 等温扩增分子血清分型 | 第24-25页 |
3 结果 | 第25-43页 |
3.1 肺炎链球菌培养 | 第25页 |
3.2 肺炎链球菌生化鉴定 | 第25页 |
3.3 肺炎链球菌血清分型 | 第25-26页 |
3.4 普通PCR | 第26-29页 |
3.5 多重PCR | 第29-31页 |
3.6 qPCR扩增 | 第31-38页 |
3.7 环介导等温扩增(LAMP) | 第38-42页 |
3.8 肺炎链球菌血清分型方法的比较 | 第42-43页 |
4 讨论 | 第43-47页 |
第2章 侵袭性肺炎链球菌19A、19F血清型的基因分型分析 | 第47-52页 |
引言 | 第47页 |
1 材料 | 第47-48页 |
1.1 实验菌株 | 第47页 |
1.2 主要实验仪器 | 第47页 |
1.3 主要实验耗材 | 第47页 |
1.4 主要实验试剂 | 第47-48页 |
2 方法 | 第48-49页 |
2.1 肺炎链球菌培养 | 第48页 |
2.2 肺炎链球菌菌株鉴定和血清分型 | 第48页 |
2.3 肺炎链球菌DNA模板的制备 | 第48页 |
2.4 PCR扩增 | 第48-49页 |
2.5 PCR扩增产物测序 | 第49页 |
2.6 MLST分析 | 第49页 |
3 结果 | 第49-50页 |
3.1 侵袭性肺炎链球菌19A、19F血清型菌株的ST型分布 | 第49页 |
3.2 侵袭性肺炎链球菌19A、19F血清型的ST型聚类分析 | 第49-50页 |
4 讨论 | 第50-52页 |
第3章 58株肺炎链球菌的基因组分型研究 | 第52-58页 |
引言 | 第52页 |
1 材料 | 第52-53页 |
1.1 实验菌株 | 第52-53页 |
1.2 主要实验仪器 | 第53页 |
1.3 主要实验耗材 | 第53页 |
1.4 主要实验试剂 | 第53页 |
2 方法 | 第53-55页 |
2.1 肺炎链球菌培养 | 第53页 |
2.2 肺炎链球菌DNA模板的制备 | 第53页 |
2.3 肺炎链球菌全基因组测序 | 第53-54页 |
2.4 58株肺炎链球菌的WGS分型分析 | 第54页 |
2.5 58株肺炎链球菌的MLST分析 | 第54-55页 |
3 结果 | 第55-57页 |
3.1 58株肺炎链球菌菌株的WGS分型 | 第55页 |
3.2 58株肺炎链球菌菌株的ST分型 | 第55页 |
3.3 WGS分型和ST分型方法比较 | 第55-57页 |
4 讨论 | 第57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4页 |
附录 | 第64-71页 |
作者简介 | 第71页 |
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| 第71-72页 |
致谢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