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致谢 | 第3-4页 |
| 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页 |
| 变量注释表 | 第19-22页 |
| 1 绪论 | 第22-39页 |
| 1.1 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22-23页 |
| 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23-35页 |
| 1.3 研究方案 | 第35-38页 |
| 1.4 论文工作量 | 第38-39页 |
| 2 研究区概况 | 第39-64页 |
| 2.1 构造及地应力场 | 第39-41页 |
| 2.2 煤层气地质条件 | 第41-61页 |
| 2.3 水文地质条件 | 第61-62页 |
| 2.4 现代地温场 | 第62-63页 |
| 2.5 小结 | 第63-64页 |
| 3 煤层气井排采类型划分及产能主控因素 | 第64-92页 |
| 3.1 郑庄区块煤层气开发概况 | 第64-66页 |
| 3.2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煤层气井排采类型划分 | 第66-70页 |
| 3.3 研究区煤层气井产能控制因素 | 第70-90页 |
| 3.4 小结 | 第90-92页 |
| 4 煤储层渗透率应力敏感性实验 | 第92-112页 |
| 4.1 不同含水饱和度下渗透率有效应力方程研究 | 第92-100页 |
| 4.2 不同围压下煤岩气水相渗特征分析及分形拟合模型 | 第100-109页 |
| 4.3 煤储层应力敏感性评价 | 第109-110页 |
| 4.4 小结 | 第110-112页 |
| 5 压裂煤层气直井定量化排采控制理论 | 第112-138页 |
| 5.1 欠饱和煤层气藏煤层气井排采阶段划分 | 第112-117页 |
| 5.2 压裂煤层气井排采过程压降规律 | 第117-127页 |
| 5.3 排采过程中渗透率动态变化规律 | 第127-130页 |
| 5.4 压裂煤层气直井定量化排采制度制定 | 第130-137页 |
| 5.5 小结 | 第137-138页 |
| 6 结论及创新点 | 第138-142页 |
| 6.1 主要结论 | 第138-140页 |
| 6.2 创新点 | 第140-14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42-158页 |
| 作者简历 | 第158-161页 |
| 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1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