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3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3-14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4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4-17页 |
1.2.1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| 第14-16页 |
1.2.2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| 第16-17页 |
1.2.3 研究评述 | 第17页 |
1.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7-18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8页 |
1.4 论文的创新点 | 第18-19页 |
第2章 论文理论基础 | 第19-23页 |
2.1 货币时间价值理论 | 第19页 |
2.2 博弈理论 | 第19-20页 |
2.3 委托代理理论 | 第20页 |
2.4 投资组合理论 | 第20-21页 |
2.5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| 第21-23页 |
第3章 B银行理财业务与S证券公司委外业务合作现状 | 第23-41页 |
3.1 B银行理财业务与S证券公司委外业务合作背景 | 第23-26页 |
3.2 B银行理财业务与S证券公司委外业务合作动因 | 第26-29页 |
3.2.1 转移B银行产品业绩压力优化投资能力 | 第26-27页 |
3.2.2 合理有效拓展B银行投资范围规避投资禁区 | 第27页 |
3.2.3 为S证券公司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| 第27-28页 |
3.2.4 双方混业经营需求实现优势互补 | 第28-29页 |
3.3 B银行与S证券公司委外合作需求与资金投向 | 第29-33页 |
3.3.1 B银行理财委外资金来源与投资需求 | 第29-30页 |
3.3.2 委外合作资金投向 | 第30-33页 |
3.4 基于议价博弈模型的委外业务合作过程 | 第33-36页 |
3.5 委外业务交易结构设计及内容 | 第36-41页 |
3.5.1 资产委托提取与赎回 | 第37页 |
3.5.2 委托资产的投资比例与策略 | 第37-39页 |
3.5.3 信息披露 | 第39页 |
3.5.4 各项费用 | 第39页 |
3.5.5 收益分配 | 第39-40页 |
3.5.6 变现与返还 | 第40-41页 |
第4章 B银行理财业务与S证券公司委外业务合作存在的问题 | 第41-51页 |
4.1 B银行投资标的单一 | 第41-42页 |
4.2 委外理财产品风险披露不完善 | 第42-43页 |
4.3 博弈中产生的S证券公司潜在投资道德风险与双方决策时滞 | 第43-45页 |
4.3.1 潜在道德风险 | 第43页 |
4.3.2 双方决策时滞 | 第43-45页 |
4.4 双方合作面临政策风险 | 第45-46页 |
4.4.1 外部监管趋严 | 第45-46页 |
4.4.2 监管部门的政策不协调、不统一 | 第46页 |
4.5 双方合作模式简单 | 第46-47页 |
4.5.1 外部合作模式简单 | 第46-47页 |
4.5.2 委外合作管理的内部制度简单 | 第47页 |
4.6 双方缺乏合作专门机构与合作专业化人才 | 第47-51页 |
4.6.1 缺乏合作专门机构 | 第47-48页 |
4.6.2 缺乏专业人才 | 第48-51页 |
第5章 B银行与S证券公司合作中问题的原因剖析 | 第51-63页 |
5.1 B银行自身实力不足 | 第51页 |
5.2 B银行不注重理财的委外信息披露 | 第51-52页 |
5.3 双方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| 第52-57页 |
5.3.1 利益最大化导致道德风险 | 第52-55页 |
5.3.2 利益最大化产生决策时滞 | 第55-57页 |
5.4 分业监管且监管部门态度尚不明确 | 第57-59页 |
5.4.1 分业监管 | 第57页 |
5.4.2 监管部门对委外业务态度尚不明确 | 第57-59页 |
5.5 双方委外起步晚开展时间短 | 第59-61页 |
5.6 双方对委外业务持续发展不够重视 | 第61-63页 |
第6章 加强B银行理财业务与S证券公司委外业务合作的建议 | 第63-75页 |
6.1 拓展委外合作投资的范围 | 第63-65页 |
6.2 充分披露委外理财产品风险加强投资者警示 | 第65-66页 |
6.3 加强委外业务信息透明化与双方协调建立合作平台 | 第66-68页 |
6.3.1 S证券公司加强委外业务信息透明化 | 第66页 |
6.3.2 双方加强内外部协调建立标准化合作平台 | 第66-68页 |
6.4 关注政策变化及时调整业务 | 第68-69页 |
6.4.1 关注政策变化及时调整业务 | 第68页 |
6.4.2 政府加强政策协调 | 第68-69页 |
6.5 建立完善的委外合作制度走品牌化战略 | 第69-72页 |
6.5.1 加强投前管理 | 第69-71页 |
6.5.2 加强事中业务监督交流 | 第71页 |
6.5.3 加强投后管理 | 第71-72页 |
6.5.4 合作模式上创新 | 第72页 |
6.6 完善相关机构设置人与才培养模式创新管理方式 | 第72-75页 |
6.6.1 完善机构设置注重人才培养 | 第72页 |
6.6.2 创新管理方式 | 第72-75页 |
结论 | 第75-7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7-79页 |
致谢 | 第79-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