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禾谷类作物论文--稻论文

水稻千粒重QTLqTGW1.2b的图位克隆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引言第12-30页
    1.1 QTL图位克隆的原理和方法第12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图位克隆的原理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QTL图位克隆的一般步骤第13-17页
    1.2 水稻粒重QTL的克隆第17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水稻粒重的影响因素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水稻粒重的遗传特点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已克隆的水稻粒重QTL第19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调节水稻粒重的分子机理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5 粒重基因在育种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第27页
    1.3 水稻微效QTL的克隆第27-29页
    1.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9-30页
第二章 水稻千粒重QTLqTGW1.2b的验证第30-48页
    2.1 材料与方法第30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水稻材料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田间试验和性状考察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DNA提取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标记检测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5 数据分析第35页
    2.2 结果与分析第35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种植于浙江杭州的6套NIL的表型变异第35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种植于浙江杭州的6套NIL的QTL分析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qTGW1.2a和qTGW1.2b对粒形、粒数和抽穗期的作用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L2在杭州和海南两地的性状表现与QTL分析第41-46页
    2.3 讨论第46-48页
第三章 水稻千粒重QTLqTGW1.2b的精细定位第48-66页
    3.1 材料与方法第48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试验材料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田间试验和性状考察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DNA提取和标记检测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数据分析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候选基因预测和序列比对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6 表达分析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7 基因敲除载体的构建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8 大肠杆菌的转化第55-57页
    3.2 结果与分析第57-6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标记发展与基因型重确定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qTGW1.2b的精细定位第57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qTGW1.2b区间的候选基因预测第60-6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获得转基因T0植株第63页
    3.3 讨论第63-66页
第四章 全文结论第66-67页
参考文献第67-76页
致谢第76-77页
作者简历第77页

论文共7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小麦蔗糖非发酵相关蛋白激酶2基因TaSnRK2.9的功能分析
下一篇:水稻不同遗传力的数量性状在中国和赞比亚4个环境下的遗传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