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50页 |
1.1 催化转移加氢的概述 | 第12-16页 |
1.1.1 催化转移加氢的概念 | 第12-13页 |
1.1.2 各种氢源 | 第13-15页 |
1.1.3 反应条件 | 第15-16页 |
1.2 多相催化剂在催化转移加氢中的研究进展 | 第16-23页 |
1.2.1 金属纳米催化剂 | 第17-20页 |
1.2.2 金属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催化剂 | 第20-22页 |
1.2.3 碳基催化剂 | 第22-23页 |
1.3 催化转移加氢在还原不饱和化学键中的应用 | 第23-30页 |
1.3.1 含氮不饱和基团的还原 | 第23-26页 |
1.3.2 含碳氧不饱和键的还原 | 第26-28页 |
1.3.3 碳碳不饱和键的还原 | 第28-30页 |
1.4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| 第30-32页 |
1.4.1 选题意义 | 第30-31页 |
1.4.2 研究内容 | 第31-32页 |
1.5 实验所用仪器 | 第32-3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3-50页 |
第二章 高效Pd/g-C_3N_4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合成胺类化合物中的应用 | 第50-80页 |
2.1 引言 | 第50-51页 |
2.2 实验部分 | 第51-52页 |
2.2.1 g-C_3N_4的合成 | 第51页 |
2.2.2 Pd/g-C_3N_4催化剂的合成 | 第51-52页 |
2.2.3 一级胺的制备过程 | 第52页 |
2.2.4 二级胺的制备过程 | 第52页 |
2.3 结果与讨论 | 第52-73页 |
2.3.1 Pd/C_3N_4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| 第52-62页 |
2.3.2 催化性能的研究 | 第62-72页 |
2.3.2.1 催化合成一级胺 | 第62-67页 |
2.3.2.2 催化合成二级胺 | 第67-72页 |
2.3.3 催化机理的研究 | 第72-73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73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80页 |
第三章 铜镍合金的合成及其在还原硝基化合物中的应用 | 第80-104页 |
3.1 引言 | 第80-81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81-82页 |
3.2.1 Cu_(1-x)Ni_x合金催化剂的合成 | 第81页 |
3.2.2 催化反应测试 | 第81-82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82-97页 |
3.3.1 铜镍草酸盐前驱体结构表征 | 第82-85页 |
3.3.2 Cu_(1-x)Ni_x合金的结构表征 | 第85-92页 |
3.3.3 催化性能测试 | 第92-97页 |
3.3.4 催化反应机理的讨论 | 第97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97-9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8-104页 |
第四章 非晶Al_2O_3/结晶Al核壳纳米球催化转移加氢还原α,β-不饱和醛 | 第104-124页 |
4.1 引言 | 第104-105页 |
4.2 实验部分 | 第105-106页 |
4.2.1 Al/Al_2O_3催化剂的合成 | 第105-106页 |
4.2.2 催化反应测试 | 第106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106-118页 |
4.3.1 Al_2O_3/Al催化剂结构表征 | 第106-110页 |
4.3.2 催化性能研究 | 第110-118页 |
4.3.3 催化机理的研究 | 第118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118-12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0-124页 |
第五章 氮掺杂碳材料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| 第124-144页 |
5.1 引言 | 第124-125页 |
5.2 实验部分 | 第125-126页 |
5.2.1 氮掺杂碳材料的制备 | 第125-126页 |
5.2.2 催化反应测试 | 第126页 |
5.3 结果与讨论 | 第126-138页 |
5.3.1 氮掺杂碳材料的结构表征 | 第126-133页 |
5.3.2 氮掺杂碳材料的催化性能研究 | 第133-138页 |
5.3.3 催化反应机理的讨论 | 第138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138-13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39-144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144-146页 |
6.1 主要结论 | 第144-145页 |
6.2 工作展望 | 第145-146页 |
作者简历 | 第146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146-148页 |
致谢 | 第1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