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1 前言 | 第11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11-12页 |
1.2.1 地膜覆盖技术发展 | 第11-12页 |
1.2.2 沟垄覆膜的研究现状 | 第12页 |
1.3 沟垄覆膜栽培技术的效应 | 第12-13页 |
1.3.1 增温保墒效应 | 第12-13页 |
1.3.2 促进光合效应 | 第13页 |
1.4 提高土壤质量 | 第13-15页 |
1.4.1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| 第13-14页 |
1.4.2 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 | 第14-15页 |
1.5 作物的增产效应 | 第15页 |
1.6 研究目的 | 第15-16页 |
1.7 技术路线 | 第16-17页 |
2 试验材料与方法 | 第17-20页 |
2.1 试验区概况 | 第17页 |
2.2 试验设计 | 第17页 |
2.3 测定内容及方法 | 第17-19页 |
2.4 数据处理及分析 | 第19-20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20-55页 |
3.1 不同垄膜种植方式土壤含水量变化 | 第20-22页 |
3.1.1 全生育期0-50cm土层土壤含水量月动态变化 | 第20页 |
3.1.2 各生育时期土壤含水量变化 | 第20-22页 |
3.2 不同垄膜种植方式地温变化 | 第22-26页 |
3.2.1 耕层土壤温度变化 | 第22-25页 |
3.2.2 全生育时期土壤积温差异 | 第25-26页 |
3.3 不同垄膜种植方式向日葵出苗率的影响 | 第26-28页 |
3.4 不同垄膜种植方式植株形态指标变化 | 第28-30页 |
3.5 不同垄膜种植方式土壤容重差异 | 第30-31页 |
3.6 不同垄膜种植方式土壤紧实度差异 | 第31-33页 |
3.7 不同垄膜种植方式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| 第33-40页 |
3.7.1 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| 第33-35页 |
3.7.2 对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影响 | 第35-37页 |
3.7.3 对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3.7.4 对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 | 第38-40页 |
3.8 不同垄膜种植方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| 第40-47页 |
3.8.1 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| 第40-42页 |
3.8.2 对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3.8.3 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| 第43-45页 |
3.8.4 对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| 第45-47页 |
3.9 不同垄膜种植方式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| 第47-52页 |
3.9.1 对土壤细菌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3.9.2 对土壤放线菌的影响 | 第48-50页 |
3.9.3 对土壤真菌的影响 | 第50-52页 |
3.10 不同垄膜种植方式对向日葵产量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3.11 不同垄膜种植方式向日葵水分利用效率差异 | 第53-54页 |
3.12 不同垄膜种植方式土壤酶、微生物数量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| 第54-55页 |
4 讨论 | 第55-58页 |
4.1 不同覆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| 第55-56页 |
4.1.1 不同覆膜方式对土壤温度及水分的影响 | 第55页 |
4.1.2 不同覆膜方式对土壤容重、紧实度的影响 | 第55页 |
4.1.3 不同覆膜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| 第55-56页 |
4.2 不同覆膜方式对土壤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| 第56-57页 |
4.2.1 不同覆膜方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| 第56页 |
4.2.2 不同覆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| 第56-57页 |
4.3 不同覆膜方式对向日葵产量的影响 | 第57-58页 |
5 结论 | 第58-61页 |
5.1 不同覆膜种植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| 第58页 |
5.1.1 不同覆膜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| 第58页 |
5.1.2 不同覆膜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| 第58页 |
5.1.3 不同覆膜对土壤容重及土壤紧实度的影响 | 第58页 |
5.1.4 不同覆膜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| 第58页 |
5.2 不同覆膜种植方式对土壤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| 第58-59页 |
5.2.1 不同覆膜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| 第58-59页 |
5.2.2 不同覆膜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影响 | 第59页 |
5.3 不同覆膜种植方式对向日葵性状的影响 | 第59页 |
5.4 不同覆膜种植方式对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| 第59-61页 |
致谢 | 第61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8页 |
作者简介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