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社会科学总论论文--社会学论文--社会工作、社会管理、社会规划论文

流动儿童社区教育中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--以青岛H社区“流动儿童公益课堂”项目为例

摘要第2-3页
Abstract第3页
第一章 绪论第6-14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6-7页
    1.2 研究意义第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理论意义第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实践意义第7页
    1.3 文献综述第7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流动儿童第7-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国内外社区教育研究第8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社区教育的研究第10-11页
    1.4 研究方法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文献研究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问卷调査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访谈法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参与式观察第12页
    1.5 理论依据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需求层次理论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生态系统理论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“镜中我”理论第12-14页
第二章 社区教育现状与流动儿童的需求第14-18页
    2.1 社区教育的公益性和专业性不足第14-16页
    2.2 学习教育和能力提升的需求第16-18页
第三章 社会工作介入H社区流动儿童社区教育的实践第18-34页
    3.1 运用社区工作方法建设H社区“流动儿童公益课堂”第18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“流动儿童公益课堂”的建立过程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“流动儿童公益课堂”的框架与运行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“流动儿童公益课堂”的专业性评估第24-25页
    3.2 小组工作方法在社区亲子关系服务中的创新性运用第25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小组活动的创新性设计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实施过程第26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活动总结第32-34页
第四章 社会工作介入H社区流动儿童社区教育的成效与问题第34-40页
    4.1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社区教育的成效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有助于满足流动儿童学习教育和能力提升的需求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流动儿童社会关系得到改善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探索了社会工作视角下社区教育实践经验第36-37页
    4.2 社会工作介入H社区流动儿童社区教育的问题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个案工作服务较少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未能与学校教育建立链接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资金的有限性第39-40页
第五章 提升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社区教育成效的对策第40-44页
    5.2第40-4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促进个案工作方法的运用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寻求多种与学校建立链接的方法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探索受益人付费模式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坚持以服务对象需求为导向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5 加强工作队伍建设第42-44页
结语第44-45页
参考文献第45-49页
谢辞第49-50页
附录第50-56页
    附件一:亲子阅读小组调查问卷第50-52页
    附件二:H社区教育需求访谈提纲第52页
    附件三:H社区儿童(三四年级)财经素养测评量表摘录第52-56页

论文共5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小组工作介入城市独居老人精神慰藉研究--以A机构“悦享华龄”项目为例
下一篇:基于纹理特征的禾本科牧草种子识别算法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