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8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1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“营改增”研究现状 | 第11-15页 |
1.2.1 国外“营改增”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2.2 国内“营改增”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1.2.3 国内外文献评述 | 第14-15页 |
1.3 主要内容与框架 | 第15-17页 |
1.3.1 主要内容 | 第15页 |
1.3.2 研究路线 | 第15-17页 |
1.4 研究方法 | 第17页 |
1.5 论文的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 | 第17-18页 |
第2章 相关概念及“营改增”实行原因 | 第18-25页 |
2.1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8-21页 |
2.1.1 营业税与增值税的内涵 | 第18-20页 |
2.1.2 机械制造业的内涵 | 第20-21页 |
2.2 “营改增”主要原因 | 第21-22页 |
2.2.1 两税并存加重企业税负 | 第21页 |
2.2.2 两税并存制约产业结构优化 | 第21-22页 |
2.2.3 两税并存提高征税成本 | 第22页 |
2.3 “营改增”对企业财务影响 | 第22-24页 |
2.3.1 “营改增”对企业税负影响 | 第22-23页 |
2.3.2 “营改增”对企业财务管理影响 | 第23页 |
2.3.3 “营改增”对企业纳税筹划影响 | 第23-24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4-25页 |
第3章 “营改增”下J机械制造公司税收情况 | 第25-40页 |
3.1 公司概况 | 第25-28页 |
3.1.1 公司基本情况 | 第25-26页 |
3.1.2 “营改增”之前的财务状况和税负情况 | 第26-28页 |
3.2 公司“营改增”之后涉税变化 | 第28页 |
3.3 J机械制造公司“营改增”下税收变化 | 第28-36页 |
3.3.1 “营改增”对物流辅助服务业及J公司的税收影响 | 第29-31页 |
3.3.2 “营改增”对交通运输业及J公司的税收影响 | 第31-32页 |
3.3.3 “营改增”对研发和技术服务业及J公司的税收影响 | 第32-34页 |
3.3.4 “营改增”对融资租赁业及J公司的税收影响 | 第34-36页 |
3.4 J机械制造公司“营改增”下财务状况变化 | 第36-38页 |
3.4.1 对公司负债的影响 | 第36-38页 |
3.4.2 对税务管理工作的影响 | 第38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8-40页 |
第4章 优化J机械制造公司“营改增”减税效果的措施 | 第40-47页 |
4.1 建立合理化的纳税筹划方法 | 第40-43页 |
4.1.1 完善供应商评估策略 | 第40-41页 |
4.1.2 优化固定资产采购计划 | 第41-42页 |
4.1.3 适时成立研发公司 | 第42-43页 |
4.1.4 加强公司涉税风险意识 | 第43页 |
4.2 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 | 第43-44页 |
4.2.1 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 | 第43页 |
4.2.2 加强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 | 第43-44页 |
4.3 完善财务管理工作 | 第44-46页 |
4.3.1 加强合同规范管理 | 第45页 |
4.3.2 提高财务人员的税务知识水平 | 第45-46页 |
4.4 构建良好的税企关系 | 第46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第5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47-49页 |
5.1 结论 | 第47页 |
5.2 局限性 | 第47-48页 |
5.3 展望 | 第48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1页 |
致谢 | 第51-52页 |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