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6页 |
ABSTRACT | 第6-9页 |
符号说明 | 第13-1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4-33页 |
1.1 引言 | 第14-15页 |
1.2 光催化技术概况 | 第15-19页 |
1.2.1 半导体光催化的基本原理 | 第15-16页 |
1.2.2 TiO_2光催化技术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| 第16-18页 |
1.2.3 悬浮TiO_2光催化剂的分离与回收 | 第18-19页 |
1.3 膜分离技术概况 | 第19-23页 |
1.3.1 膜分离的原理和分类 | 第19-20页 |
1.3.2 MF与UF膜技术 | 第20-22页 |
1.3.3 MF与UF膜在固液分离中的膜污染 | 第22-23页 |
1.4 光催化与膜分离耦合技术研究进展 | 第23-33页 |
1.4.1 光催化与膜分离的耦合形式 | 第23-27页 |
1.4.2 悬浮光催化与膜分离耦合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| 第27-30页 |
1.4.3 悬浮光催化与膜分离耦合技术和其它技术的联用 | 第30-33页 |
第二章 课题的提出、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| 第33-39页 |
2.1 课题的提出 | 第33-36页 |
2.2 研究思路与实验方案 | 第36-37页 |
2.3 研究内容 | 第37-39页 |
第三章 不同维度TiO_2的胶体特性和团聚行为研究 | 第39-57页 |
3.1 引言 | 第39-40页 |
3.2 DLVO理论 | 第40-43页 |
3.2.1 范德华相互作用 | 第40-42页 |
3.2.2 静电相互作用 | 第42-43页 |
3.3 实验部分 | 第43-46页 |
3.3.1 材料和试剂 | 第43-44页 |
3.3.2 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| 第44页 |
3.3.3 催化剂在水溶液中的沉降实验 | 第44-45页 |
3.3.4 催化剂表面电荷密度的测定 | 第45页 |
3.3.5 催化剂絮体形貌的测定 | 第45-46页 |
3.4 结果与讨论 | 第46-55页 |
3.4.1 水热合成催化剂颗粒的表征 | 第46-47页 |
3.4.2 催化剂的表面电荷特性 | 第47-48页 |
3.4.3 催化剂在水相中的团聚状态 | 第48-50页 |
3.4.4 催化剂在水相中的沉降 | 第50-52页 |
3.4.5 不同形貌催化剂的团聚机理分析 | 第52-55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55-57页 |
第四章 不同维度催化剂在超滤膜表面沉积现象研究 | 第57-72页 |
4.1 引言 | 第57-58页 |
4.2 理论部分 | 第58-60页 |
4.2.1 达西定律和阻力串联模型 | 第58-59页 |
4.2.2 滤饼层过滤模型 | 第59-60页 |
4.3 实验部分 | 第60-61页 |
4.3.1 实验材料和试剂 | 第60页 |
4.3.2 实验装置 | 第60页 |
4.3.3 实验方法 | 第60-61页 |
4.3.4 滤饼层断面结构分析 | 第61页 |
4.4 结果与讨论 | 第61-71页 |
4.4.1 团聚状态对膜通量和滤饼层特性的影响 | 第61-65页 |
4.4.2 不同操作压力条件下的滤饼层结构变化 | 第65-69页 |
4.4.3 催化剂颗粒沉积过程中的团聚和形貌效应分析 | 第69-71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71-72页 |
第五章 染料的光催化降解及其对膜分离过程的影响研究 | 第72-84页 |
5.1 引言 | 第72-73页 |
5.2 理论部分 | 第73页 |
5.3 实验部分 | 第73-76页 |
5.3.1 实验材料和试剂 | 第73-74页 |
5.3.2 染料的光催化降解实验 | 第74-75页 |
5.3.3 催化剂分离实验 | 第75页 |
5.3.4 分析测试仪器和方法 | 第75-76页 |
5.4 结果与讨论 | 第76-83页 |
5.4.1 不同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对比 | 第76-77页 |
5.4.2 染料光降解路径和中间产物分析 | 第77-79页 |
5.4.3 降解前后催化剂絮体粒径对比 | 第79-81页 |
5.4.4 催化剂分离时的膜通量和产水水质 | 第81-83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83-84页 |
第六章 TiO_2对不同类型低压中空纤维膜的污染机理研究 | 第84-103页 |
6.1 引言 | 第84-85页 |
6.2 理论部分 | 第85-87页 |
6.2.1 通量衰减模型 | 第85页 |
6.2.2 颗粒分离过程中的受力分析 | 第85-87页 |
6.3 实验部分 | 第87-89页 |
6.3.1 实验材料和试剂 | 第87页 |
6.3.2 实验装置 | 第87-88页 |
6.3.3 实验方法 | 第88-89页 |
6.3.4 SEM-EDS对膜和滤饼层的断面分析 | 第89页 |
6.4 结果与讨论 | 第89-102页 |
6.4.1 膜分离催化剂的通量和性能评价 | 第89-92页 |
6.4.2 滤饼层的断面结构分析 | 第92-95页 |
6.4.3 不同操作条件下的过滤阻力 | 第95-97页 |
6.4.4 颗粒在膜表面的受力分析 | 第97-102页 |
6.5 本章小结 | 第102-103页 |
第七章 光催化与膜分离耦合中的微观相互作用及其效应研究 | 第103-118页 |
7.1 引言 | 第103-104页 |
7.2 理论部分 | 第104-105页 |
7.3 实验部分 | 第105-106页 |
7.3.1 实验材料和试剂 | 第105页 |
7.3.2 吸附实验 | 第105页 |
7.3.3 实验方法 | 第105-106页 |
7.3.4 分析测试仪器和方法 | 第106页 |
7.4 结果与讨论 | 第106-117页 |
7.4.1 染料与催化剂的相互作用 | 第106-109页 |
7.4.2 催化剂在膜界面的沉积行为和表面特性分析 | 第109-111页 |
7.4.3 膜通量变化及污染机理分析 | 第111-113页 |
7.4.4 膜产水水质及染料透过膜机理分析 | 第113-117页 |
7.5 本章小结 | 第117-118页 |
第八章 主要结论与创新 | 第118-122页 |
8.1 全文主要结论 | 第118-120页 |
8.2 研究特色与主要创新点 | 第120-12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2-136页 |
致谢 | 第136-137页 |
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| 第13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