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区域规划、城乡规划论文--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

潮州西湖造园历史与特色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5-23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5-16页
    1.2 研究对象与范围第16-17页
    1.3 研究目标第17页
    1.4 研究意义第17-18页
    1.5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潮州城市发展与西湖的研究现状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西湖现象的研究现状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潮州西湖园林的研究现状第20-21页
    1.6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6.1 研究方法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6.2 研究框架第22页
    本章注释第22-23页
第二章 潮州西湖园林的造园环境概述第23-32页
    2.1 自然地理概况第23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地貌环境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水文环境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气候环境第28-29页
    2.2 历史人文概况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历史环境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人文环境第30-31页
    2.3 本章小结第31页
    本章注释第31-32页
第三章 潮州西湖园林的造园历史进程第32-100页
    3.1 唐代:筑堤成湖第34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总说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放生池与北门堤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北岩第一景:李公亭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南岩第一景:观稼亭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相关人物轶事与诗文第38-39页
    3.2 宋代:重辟西湖第39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总说第39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立石题咏雁塔题名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湖山幽境寺庙礼佛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州学风起斋舍静修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州官雅士循迹营构第46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相关人物轶事与诗文第53-56页
    3.3 元代:荒山野湖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总说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战火燎原寺院重建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相关人物轶事与诗文第57-58页
    3.4 明代:重浚西湖第58-7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总说第58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战后修复采石建城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白骨遍山郊野墓葬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政兴人和重浚西湖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5 登山自游开辟南岩第63-6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6 佛儒交融寺院兴盛第65-6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7 私园山麓点石成景第67-6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8 相关人物轶事与诗文第69-72页
    3.5 清代:城山壕湖第72-89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总说第72-74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清兵屠城普同安葬第74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湖山腰城筑造关隘第74-77页
        3.5.4 南岩园建重辟复兴第77-83页
        3.5.5 久逢干旱西湖救灾第83页
        3.5.6 泉石题刻摩崖生趣第83-85页
        3.5.7 相关人物轶事与诗文第85-89页
    3.6 近现代概况第89-96页
        3.6.1 总说第89-91页
        3.6.2 民国重辟湖色山光第91-92页
        3.6.3 军阀肆虐占改洪园第92页
        3.6.4 起义转战涵碧流芳第92-93页
        3.6.5 山翠石古湖绿波平第93-96页
    3.7 本章小结第96-99页
    本章注释第99-100页
第四章 潮州西湖园林的造园特色第100-128页
    4.1 道法自然的生态策略第100-10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山湖城江的风水格局第100-10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湖通溪渠的活水循环第101-10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山林积翠的植被涵养第103-104页
    4.2 诗画写意的园林营建第104-11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以文兴景:山水文学与西湖24景第104-11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以学结庐:山水府学与摩崖石刻第110-11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以修营境:山水修行与宗教文化第113-115页
    4.3 经世致用的务实诉求第115-12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防洪防火第115-11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排水排涝第119-12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军事防御第121-12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兴农旺鱼第122-123页
    4.4 巧于因借的拓展手法第123-12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借山石之形胜第123-12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借水面之深远第12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借方位之交错第124-12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借花木之色形第125-126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126-127页
    本章注释第127-128页
结论第128-133页
参考文献第133-137页
附录 1第137-139页
附录 2第139-146页
附录 3第146-154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54-155页
致谢第155-157页
附件第157页

论文共15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EPC模式的建筑供应链成本控制
下一篇:岭南水乡商业步行街区传统风貌的现代演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