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无线电电子学、电信技术论文--基本电子电路论文--数字电路论文

12位时间交织流水线ADC的设计及通道失配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第1章 绪论第8-12页
    1.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8-9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-11页
    1.3 主要研究内容第11-12页
第2章 单通道流水线ADC的实现第12-38页
    2.1 流水线ADC的结构及分析第12-13页
    2.2 单通道流水线ADC的系统级设计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子流水级分辨率的选择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单通道流水线ADC系统级的仿真第15-16页
    2.3 1.5bit子流水级电路的结构第16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子级电路中ADC的结构设计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子级电路中DAC的结构设计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子级电路中MDAC的结构设计第20-22页
    2.4 1.5bit子流水级中关键电路的设计第22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比较器的设计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宽带高增益运算放大器的设计第24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采样电容的设计第30-31页
    2.5 单通道流水线ADC其他模块的设计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数字延迟校准电路的设计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基准电路的设计第32-33页
    2.6 单通道流水线ADC的仿真第33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6.1 单通道ADC的前仿真结果及分析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6.2 单通道ADC的版图设计及后仿真结果第36-37页
    2.7 本章小结第37-38页
第3章 时间交织ADC的误差分析及系统级设计第38-51页
    3.1 时间交织ADC的原理第38-41页
    3.2 时间交织ADC的误差分析第41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通道间的失调失配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通道间的增益失配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通道间的采样时刻失配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通道间失配对系统有效精度的定量分析第47-48页
    3.3 双通道时间交织ADC的系统级设计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双通道流水线ADC的结构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对三种失配进行行为级的仿真分析第49-50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50-51页
第4章 基于LMS-FIR的时间交织ADC校正算法的研究第51-63页
    4.1 LMS-FIR及内插滤波校正算法的原理第51-52页
    4.2 LMS-FIR自适应滤波的原理第52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自适应滤波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时域LMS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频域LMS第54-56页
    4.3 内插滤波的原理第56-57页
    4.4 LMS-FIR及内插滤波校正算法的行为级验证第57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LMS算法的行为级验证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插值滤波器的行为级验证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校正算法的行为级验证第59-60页
    4.5 双通道TIADC系统的时钟电路第60-61页
    4.6 双通道TIADC系统的二选一电路第61-62页
    4.7 双通道TIADC系统的仿真验证第62页
    4.8 本章小结第62-63页
结论第63-64页
参考文献第64-69页
致谢第69页

论文共6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辐射体的近场-远场变换研究
下一篇:基于环形谐振腔的可重构滤波器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