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3-15页 |
Abstract | 第15-1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7-33页 |
1.1 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8-19页 |
1.2 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9-26页 |
1.2.1 周期纳米结构在化学检测中的应用 | 第20-22页 |
1.2.2 周期纳米结构在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| 第22-26页 |
1.3 国内研究综述 | 第26-28页 |
1.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8-33页 |
1.4.1 课题的提出 | 第28-30页 |
1.4.2 论文的组织结构 | 第30-33页 |
第二章 周期纳米结构生化传感技术理论基础 | 第33-53页 |
2.1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及其增强机理 | 第33-41页 |
2.1.1 拉曼散射效应 | 第33-37页 |
2.1.2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 | 第37-38页 |
2.1.3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的增强机理 | 第38-41页 |
2.1.4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基底 | 第41页 |
2.2 电磁学基础理论 | 第41-46页 |
2.2.1 麦克斯韦方程组 | 第42-43页 |
2.2.2 自由电子气模型 | 第43-44页 |
2.2.3 金属表面等离子体波 | 第44-46页 |
2.3 时域有限差分算法基础理论 | 第46-52页 |
2.3.1 时域有限差分方程 | 第46-50页 |
2.3.2 数值稳定性分析 | 第50-51页 |
2.3.3 数值色散分析 | 第51页 |
2.3.4 边界条件分析 | 第51-52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第三章 周期纳米半球壳体结构设计与仿真技术研究 | 第53-73页 |
3.1 SERS基底总体设计 | 第53-55页 |
3.1.1 总体设计方案 | 第53-54页 |
3.1.2 周期纳米半球壳体结构设计参数 | 第54-55页 |
3.2 纳米半球壳体结构电磁仿真分析 | 第55-70页 |
3.2.1 纳米半球壳体结构建模与仿真 | 第56-58页 |
3.2.2 纳米半球壳体结构间距 | 第58-61页 |
3.2.3 纳米半球壳体结构直径 | 第61-64页 |
3.2.4 纳米半球壳体结构膜厚 | 第64-67页 |
3.2.5 纳米半球壳体结构个数 | 第67-70页 |
3.3 周期纳米半球壳体结构尺寸参数 | 第70-72页 |
3.3.1 纳米半球壳体结构优化参数 | 第70-71页 |
3.3.2 周期纳米半球壳体结构的电磁增强仿真 | 第71-72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72-73页 |
第四章 周期纳米半球壳体结构可控制备技术研究 | 第73-93页 |
4.1 周期纳米半球壳体结构工艺流程设计 | 第73-75页 |
4.1.1 周期纳米结构的制备方法 | 第73-74页 |
4.1.2 周期纳米半球壳体结构制备工艺流程 | 第74-75页 |
4.2 纳米结构层模版的制备 | 第75-79页 |
4.2.1 纳米结构层模版的制备方法 | 第75-76页 |
4.2.2 纳米结构层模版的旋涂工艺 | 第76-77页 |
4.2.3 纳米结构层模版的旋涂调控 | 第77-78页 |
4.2.4 纳米结构层模版的旋涂结果 | 第78-79页 |
4.3 纳米结构层尺寸的调控 | 第79-85页 |
4.3.1 纳米结构层模版的刻蚀方法 | 第79-80页 |
4.3.2 纳米结构层模版的等离子刻蚀工艺 | 第80-81页 |
4.3.3 纳米结构层模版的尺寸调控 | 第81-84页 |
4.3.4 纳米结构层模版的等离子刻蚀结果 | 第84-85页 |
4.4 金属层的制备 | 第85-88页 |
4.4.1 金属层的镀膜方法 | 第85-86页 |
4.4.2 金属层的蒸发镀膜工艺 | 第86-87页 |
4.4.3 金属层的蒸发镀膜调控 | 第87-88页 |
4.4.4 金属层的镀膜结果 | 第88页 |
4.5 周期纳米半球壳体结构的形貌表征 | 第88-91页 |
4.5.1 周期纳米结构的形貌表征方法 | 第89页 |
4.5.2 周期纳米半球壳体结构的形貌 | 第89-90页 |
4.5.3 周期纳米半球壳体结构形貌的误差分析 | 第90-91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91-93页 |
第五章 周期纳米半球壳体结构的TNT传感技术研究 | 第93-107页 |
5.1 周期纳米半球壳体结构SERS性能测试 | 第94-96页 |
5.1.1 周期纳米结构SERS性能测试方法 | 第94页 |
5.1.2 周期纳米半球壳体结构的SERS性能 | 第94-96页 |
5.1.3 周期纳米结构SERS性能的影响因素 | 第96页 |
5.2 生化传感固定化技术 | 第96-102页 |
5.2.1 分子识别试剂的选择 | 第97-99页 |
5.2.2 分子识别试剂的固定 | 第99-102页 |
5.3 周期纳米半球壳体结构TNT检测技术 | 第102-105页 |
5.3.1 拉曼光谱检测TNT原理 | 第102页 |
5.3.2 拉曼光谱检测TNT性能 | 第102-105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105-107页 |
第六章 内嵌周期纳米结构的叉指电极TSH传感技术研究 | 第107-127页 |
6.1 叉指电极生化传感技术 | 第108-109页 |
6.1.1 叉指电极传感技术特点 | 第108页 |
6.1.2 叉指电极传感技术原理 | 第108-109页 |
6.1.3 叉指电极传感技术应用 | 第109页 |
6.2 内嵌周期纳米结构的新型叉指电极结构设计 | 第109-111页 |
6.2.1 一般叉指电极结构 | 第109-110页 |
6.2.2 内嵌周期纳米结构的新型叉指电极结构 | 第110-111页 |
6.3 内嵌周期纳米结构的新型叉指电极的可控制备 | 第111-116页 |
6.3.1 周期纳米结构的制备 | 第111-112页 |
6.3.2 剥离工艺制备叉指电极 | 第112页 |
6.3.3 机械掩模工艺制备叉指电极 | 第112-113页 |
6.3.4 光刻工艺制备叉指电极 | 第113-116页 |
6.4 内嵌周期纳米结构的新型叉指电极TSH检测技术 | 第116-119页 |
6.4.1 TSH捕获抗体的固定 | 第116-117页 |
6.4.2 TSH抗原的固定检测 | 第117-118页 |
6.4.3 TSH检测各步骤效果分析 | 第118-119页 |
6.5 内嵌周期纳米结构的新型叉指电极TSH传感性能 | 第119-125页 |
6.5.1 分子识别试剂的影响 | 第119-121页 |
6.5.2 检测环境参数的优化 | 第121-122页 |
6.5.3 检测极限和动态范围 | 第122-124页 |
6.5.4 TSH检测的选择性 | 第124页 |
6.5.5 TSH样品检测 | 第124-125页 |
6.6 本章小结 | 第125-127页 |
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127-131页 |
7.1 全文总结 | 第127-130页 |
7.2 研究展望 | 第130-131页 |
致谢 | 第131-13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33-147页 |
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| 第147-1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