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3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
| 目录 | 第7-10页 |
| 第一章 导论 | 第10-22页 |
| 1.1 选题背景和意义 | 第10-15页 |
| 1.1.1 选题背景 | 第10-14页 |
| 1.1.2 选题意义 | 第14-15页 |
| 1.2 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5-17页 |
| 1.2.1 研究思路 | 第15-16页 |
| 1.2.2 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| 1.3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| 第17-19页 |
| 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7-18页 |
| 1.3.2 研究框架 | 第18-19页 |
| 1.4 本文可能创新之处 | 第19-22页 |
|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 | 第22-30页 |
| 2.1 关于文化与文化资本影响经济增长的文献述评 | 第22-25页 |
| 2.2 关于文化资本度量的文献述评 | 第25-27页 |
| 2.3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经济增长的文献述评 | 第27-28页 |
| 2.4 本章小结 | 第28-30页 |
| 第三章 异质性文化资本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 | 第30-42页 |
| 3.1 异质性文化资本的界定 | 第30-31页 |
| 3.2 中国异质性文化资本的形成过程 | 第31-32页 |
| 3.3 异质性文化资本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假说 | 第32-36页 |
| 3.3.1 传统文化资本与资本积累 | 第32-34页 |
| 3.3.2 市场文化资本与技术创新 | 第34-35页 |
| 3.3.3 异质性文化资本与制度变迁 | 第35-36页 |
| 3.4 异质性文化资本影响经济增长的逻辑论证 | 第36-42页 |
| 3.4.1 标准模型 | 第37-38页 |
| 3.4.2 拓展形式 | 第38-42页 |
| 第四章 异质性文化资本的测度 | 第42-52页 |
| 4.1 文化资本统计方法的沿革 | 第42-43页 |
| 4.2 指标选取和计算过程 | 第43-45页 |
| 4.2.1 文化资本投资的估计 | 第43-44页 |
| 4.2.2 异质性文化资本存量的估计 | 第44-45页 |
| 4.3 异质性文化资本估算结果的比较与分析 | 第45-52页 |
| 4.3.1 区域比较分析 | 第45-47页 |
| 4.3.2 省域比较分析 | 第47-52页 |
| 第五章 异质性文化资本与经济增长:物质资本视角 | 第52-68页 |
| 5.1 引言 | 第52-54页 |
| 5.2 论逻辑 | 第54-56页 |
| 5.3 计量分析 | 第56-65页 |
| 5.3.1 计量模型构建 | 第56-58页 |
| 5.3.2 变量与数据说明 | 第58-61页 |
| 5.3.3 实证结果分析 | 第61-64页 |
| 5.3.4 稳健性分析 | 第64-65页 |
| 5.4 本章小结 | 第65-68页 |
| 第六章 异质性文化资本与经济增长:人力资本视角 | 第68-80页 |
| 6.1 引言 | 第68-69页 |
| 6.2 理论逻辑 | 第69-71页 |
| 6.3 计量模型与数据说明 | 第71-74页 |
| 6.3.1 计量模型构建 | 第71-72页 |
| 6.3.2 变量与数据说明 | 第72-74页 |
| 6.4 实证结果分析 | 第74-79页 |
| 6.5 本章小结 | 第79-80页 |
| 第七章 异质性文化资本与经济增长:技术创新视角 | 第80-98页 |
| 7.1 引言 | 第80-82页 |
| 7.2 计量模型与变量说明 | 第82-88页 |
| 7.3 实证结果分析 | 第88-94页 |
| 7.4 文化资本折旧率变化对创新效率的影响 | 第94-96页 |
| 7.5 本章小结 | 第96-98页 |
| 第八章 异质性文化资本与经济增长:经济增长效率视角 | 第98-114页 |
| 8.1 引言 | 第98-100页 |
| 8.2 计量模型构建 | 第100-102页 |
| 8.3 数据说明与处理 | 第102-104页 |
| 8.4 经济增长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| 第104-107页 |
| 8.5 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 | 第107-109页 |
| 8.6 稳健性检验 | 第109-111页 |
| 8.7 本章小结 | 第111-114页 |
| 第九章 异质性文化资本促进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| 第114-118页 |
| 9.1 微观层面 | 第114-115页 |
| 9.2 宏观层面 | 第115-118页 |
| 第十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| 第118-122页 |
| 10.1 主要结论 | 第118-119页 |
| 10.2 进一步研究方向 | 第119-12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22-132页 |
|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132-134页 |
| 致谢 | 第134-13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