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16页 |
1.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| 第13-15页 |
1.2.1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| 第13-14页 |
1.2.2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| 第14-15页 |
1.3 论文创新之处 | 第15页 |
1.4 论文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胡锦涛民生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 | 第16-24页 |
2.1 民生的基本内容及特点 | 第16-19页 |
2.1.1 民生的内涵 | 第16-17页 |
2.1.2 民生的分类 | 第17页 |
2.1.3 民生的特点 | 第17-19页 |
2.2 民生思想的理论渊源 | 第19-24页 |
2.2.1 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扬弃 | 第19-21页 |
2.2.2 对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| 第21-24页 |
第三章 胡锦涛民生思想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 | 第24-42页 |
3.1 胡锦涛民生思想对三代领导核心民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| 第24-32页 |
3.1.1 胡锦涛民生思想对毛泽东民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| 第24-26页 |
3.1.2 胡锦涛民生思想对邓小平民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| 第26-29页 |
3.1.3 胡锦涛民生思想对江泽民民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| 第29-32页 |
3.2 胡锦涛民生思想形成过程及主要内容 | 第32-42页 |
3.2.1 胡锦涛民生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| 第32-35页 |
3.2.2 胡锦涛民生思想的形成过程 | 第35-37页 |
3.2.3 胡锦涛民生思想的主要内容 | 第37-42页 |
第四章 胡锦涛民生思想的精神实质及历史地位 | 第42-48页 |
4.1 胡锦涛民生思想的实质分析及创新 | 第42-44页 |
4.1.1 以人为本是胡锦涛民生思想的核心理念 | 第42-43页 |
4.1.2 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胡锦涛民生思想的现实路径 | 第43页 |
4.1.3 构建和谐社会是胡锦涛民生思想的根本目标 | 第43-44页 |
4.2 胡锦涛民生思想的历史地位 | 第44-48页 |
4.2.1 胡锦涛民生思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思想基础 | 第44-45页 |
4.2.2 胡锦涛民生思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 | 第45-46页 |
4.2.3 胡锦涛民生思想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南 | 第46-48页 |
第五章 胡锦涛民生思想的当代价值 | 第48-54页 |
5.1 理论价值 | 第48-50页 |
5.1.1 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继承和创新 | 第48页 |
5.1.2 是对中国共产党的民生思想的继承和丰富 | 第48-49页 |
5.1.3 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 | 第49-50页 |
5.2 实践价值 | 第50-54页 |
5.2.1 有利于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| 第50页 |
5.2.2 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| 第50-51页 |
5.2.3 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| 第51-52页 |
5.2.4 有利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| 第52页 |
5.2.5 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| 第52-54页 |
第六章 结语 | 第54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58页 |
作者简介 | 第58页 |
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 | 第58-60页 |
致谢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