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西部高校生源特点的德育途径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9页 |
一、绪论 | 第9-17页 |
(一) 问题的提出 | 第9-10页 |
(二) 选题的学科定位 | 第10-11页 |
(三) 选题目的及意义 | 第11-13页 |
(四)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(五) 研究思路及方法 | 第15-17页 |
二、西部高校生源的构成及特点 | 第17-31页 |
(一) 东西部高校生源比较分析 | 第17-21页 |
(二) 西部高校生源的特点 | 第21-31页 |
1. 从教育经济学看贫困学生的经济压力 | 第21-23页 |
2. 从区域经济学看西部学生的区域特点 | 第23-26页 |
3. 从社会学看农村学生的文化特质 | 第26-29页 |
4. 从社会心理学看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心理 | 第29-31页 |
三、西部高校生源特点引发的德育途径问题 | 第31-40页 |
(一) 经济压力限制着德育途径的拓展 | 第31-32页 |
(二) 区域特点制约着实践活动的创新 | 第32-34页 |
(三) 文化特质束缚着德育主体性的发挥 | 第34-37页 |
1. 西部高校学生缺乏德育主体的角色观念 | 第34-36页 |
2. 西部高校学生缺少德育主体的角色技能 | 第36-37页 |
(四) 民族心理影响着校园文化的渗透 | 第37-40页 |
1. 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与高校标准化管理的矛盾 | 第37-38页 |
2. 少数民族强烈的民族意识与校园文化的隔阂 | 第38页 |
3. 少数民族浓厚的宗教信仰与校风学风的冲突 | 第38-40页 |
四、优化基于西部高校生源特点的德育途径 | 第40-54页 |
(一) 发挥西部高校学生资助的育人功能 | 第40-42页 |
1. 感恩教育与订单培养相结合 | 第40-41页 |
2. 诚信教育与国家助学贷款相结合 | 第41-42页 |
(二) 创新西部高校学生的实践活动 | 第42-45页 |
1. 围绕服务社会开展课外创新活动 | 第42-43页 |
2. 针对西部需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| 第43-45页 |
(三) 提高西部高校学生的角色适应能力 | 第45-49页 |
1. 强调西部高校学生的德育主体地位 | 第45-47页 |
2. 提高西部高校学生的德育主体技能 | 第47-49页 |
(四) 构建西部高校民族共融的和谐校园文化 | 第49-51页 |
1. 以学生为本将情感关爱与制度管理相结合 | 第49-50页 |
2. 以活动为载体将民族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 | 第50-51页 |
(五) 营造西部高校学生服务西部的氛围 | 第51-54页 |
1. 宣传国家优惠政策以政策引人 | 第51-52页 |
2. 弘扬西部优秀文化以文化留人 | 第52页 |
3. 唤起家乡浓厚情结以乡情感人 | 第52-54页 |
结语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8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58-59页 |
致谢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