钱松篆刻边款研究
| 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页 |
| 绪论 | 第10-14页 |
| (一)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| (二)研究重点及创新点 | 第12-13页 |
| (三)研究方法 | 第13页 |
| (四)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| 第13-14页 |
| 一、钱松篆刻作品的应酬问题 | 第14-20页 |
| (一)礼赠惠友 | 第14-15页 |
| (二)他人索刻 | 第15-18页 |
| (三)“代刻现象” | 第18-20页 |
| 二、钱松篆刻边款刊刻研究 | 第20-33页 |
| (一)多种刊刻书体的丰富展现 | 第20-28页 |
| 1.楷书刻款 | 第20-24页 |
| 2.隶书刻款 | 第24-26页 |
| 3.行草刻款 | 第26-28页 |
| (二)边款的章法构成 | 第28-30页 |
| 1.舒朗型的章法构成 | 第28-29页 |
| 2.满密型的章法构成 | 第29-30页 |
| (三)边款模糊形态形成因素 | 第30-33页 |
| 1.独特的平卧式刀法 | 第30-31页 |
| 2.满密型章法的影响 | 第31页 |
| 3.印材的质量优劣 | 第31-33页 |
| 三、篆刻边款中所体现的印学观 | 第33-58页 |
| (一)钱松的篆刻创作观 | 第33-42页 |
| 1.论钱松“漫”与“非漫”的篆刻创作状态 | 第33-38页 |
| 2.技法观 | 第38-40页 |
| 3.印材对篆刻创作的影响 | 第40-42页 |
| (二)钱松的篆刻风格观 | 第42-58页 |
| 1.临摹观 | 第42-45页 |
| 2.从取法对象的载体材质看其取法问题 | 第45-58页 |
| 四、篆刻边款中所记录的其他问题 | 第58-63页 |
| (一)“朱同朱用、白同白用”的用印之法 | 第58-59页 |
| (二)释印考证 | 第59-60页 |
| (三)书法的学习对于篆刻艺术的作用 | 第60-63页 |
| 结论 | 第63-6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5-67页 |
| 附录 钱松篆刻年表简编补述 | 第67-70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70-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