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富村镇银行发展战略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9页 |
1.1 选题背景 | 第11-13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1-13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7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1.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| 第17-19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7-18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8页 |
1.3.3 技术路线 | 第18-19页 |
第2章 本富银行概况与业务发展现状 | 第19-28页 |
2.1 本富银行概况 | 第19-20页 |
2.2 本富银行的业务发展现状 | 第20-22页 |
2.2.1 经营情况 | 第20页 |
2.2.2 财务状况 | 第20-21页 |
2.2.3 风险情况 | 第21页 |
2.2.4 业务构成 | 第21-22页 |
2.3 本富银行目前存在的问题 | 第22-27页 |
2.3.1 股权方面 | 第22-25页 |
2.3.2 经营方面 | 第25-26页 |
2.3.3 制度方面 | 第26-27页 |
2.3.4 人员方面 | 第27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第3章 本富银行的战略环境分析 | 第28-42页 |
3.1 外部环境分析 | 第28-33页 |
3.1.1 政策环境 | 第28-30页 |
3.1.2 经济环境 | 第30-32页 |
3.1.3 社会环境 | 第32页 |
3.1.4 技术环境 | 第32-33页 |
3.2 本富银行行业结构的分析 | 第33-38页 |
3.2.1 潜在的新进入者的威胁 | 第33-34页 |
3.2.2 替代品的威胁 | 第34-35页 |
3.2.3 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| 第35-37页 |
3.2.4 来自行业内竞争的威胁 | 第37-38页 |
3.3 本富银行内部能力分析 | 第38-41页 |
3.3.1 吸收存款能力 | 第38-39页 |
3.3.2 贷款能力 | 第39页 |
3.3.3 资金回收能力 | 第39-40页 |
3.3.4 收益能力 | 第40-41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第4章 本富银行发展战略的选择 | 第42-55页 |
4.1 本富银行发展战略的SWOT分析 | 第42-49页 |
4.1.1 优势分析 | 第42-44页 |
4.1.2 劣势分析 | 第44-46页 |
4.1.3 机会分析 | 第46-49页 |
4.1.4 威胁分析 | 第49页 |
4.2 SWOT战略矩阵分析 | 第49-51页 |
4.2.1 SO策略 | 第49-50页 |
4.2.2 ST策略 | 第50-51页 |
4.2.3 WO策略 | 第51页 |
4.2.4 WT策略 | 第51页 |
4.3 不同时期本富银行的发展战略 | 第51-54页 |
4.3.1 初期的精小专业发展战略 | 第52页 |
4.3.2 中期的相关多元化发展战略 | 第52-53页 |
4.3.3 长期视角下的非相关多元化发展战略 | 第53-54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第5章 本富银行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| 第55-60页 |
5.1 完善法人治理 | 第55页 |
5.1.1 优化股权结构 | 第55页 |
5.1.2 充实资本金 | 第55页 |
5.2 强化内部管理 | 第55-57页 |
5.2.1 加强风险管理 | 第55-56页 |
5.2.2 加强员工队伍建设 | 第56页 |
5.2.3 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| 第56-57页 |
5.3 明确市场定位 | 第57-58页 |
5.4 推进金融创新 | 第58页 |
5.5 对发展环境进行优化 | 第58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58-60页 |
结论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5页 |
致谢 | 第65-66页 |
个人简历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