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方寒冷地区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源解析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26页 |
1.1 课题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2 大气颗粒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23页 |
1.2.1 大气颗粒物理化性质 | 第11-16页 |
1.2.2 大气颗粒物源解析技术 | 第16-23页 |
1.3 课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| 第23-26页 |
1.3.1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23-24页 |
1.3.2 研究内容 | 第24-25页 |
1.3.3 技术路线 | 第25-26页 |
第2章 实验方法 | 第26-40页 |
2.1 研究地区概况 | 第26-34页 |
2.1.1 地理位置 | 第26-27页 |
2.1.2 地形地貌 | 第27页 |
2.1.3 气候特征 | 第27-28页 |
2.1.4 能源结构 | 第28-30页 |
2.1.5 城市发展 | 第30-32页 |
2.1.6 大气环境污染情况 | 第32-34页 |
2.2 样品采集 | 第34-36页 |
2.2.1 采集地点和时间 | 第34-35页 |
2.2.2 采集方法和仪器 | 第35-36页 |
2.2.3 样品保存 | 第36页 |
2.3 样品分析及检测方法 | 第36-38页 |
2.3.1 颗粒物浓度分析 | 第36-37页 |
2.3.2 水溶性离子成分分析 | 第37页 |
2.3.3 无机元素成分分析 | 第37-38页 |
2.3.4 碳成分分析 | 第38页 |
2.4 样品采集及分析质量控制 | 第38-40页 |
2.4.1 样品采集质量控制 | 第38-39页 |
2.4.2 化学组分分析质量控制 | 第39-40页 |
第3章 大气颗粒物理化性质分析 | 第40-77页 |
3.1 引言 | 第40页 |
3.2 正常天气大气颗粒物理化性质 | 第40-59页 |
3.2.1 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变化特征 | 第40-45页 |
3.2.2 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分析 | 第45-51页 |
3.2.3 大气颗粒物中无机元素分析 | 第51-56页 |
3.2.4 大气颗粒物中碳成分分析 | 第56-59页 |
3.3 雾霾天气大气颗粒物理化性质 | 第59-69页 |
3.3.1 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变化特征 | 第59-61页 |
3.3.2 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分析 | 第61-64页 |
3.3.3 大气颗粒物中无机元素分析 | 第64-66页 |
3.3.4 大气颗粒物中碳成分分析 | 第66-69页 |
3.4 沙尘天气大气颗粒物理化性质 | 第69-70页 |
3.4.1 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变化特征 | 第69页 |
3.4.2 大气颗粒物中无机元素分析 | 第69-70页 |
3.5 春节期间大气颗粒物理化性质 | 第70-75页 |
3.5.1 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变化特征 | 第71-73页 |
3.5.2 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分析 | 第73-74页 |
3.5.3 大气颗粒物中无机元素分析 | 第74-75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75-77页 |
第4章 大气颗粒物污染源解析 | 第77-105页 |
4.1 引言 | 第77页 |
4.2 正常天气大气颗粒物污染源解析 | 第77-98页 |
4.2.1 显微分析污染源识别 | 第77-81页 |
4.2.2 富集因子法鉴别颗粒物污染源 | 第81-84页 |
4.2.3 主成分分析法解析大气颗粒物来源 | 第84-98页 |
4.3 雾霾天气大气颗粒物污染源解析 | 第98-101页 |
4.3.1 显微分析污染源识别 | 第98-99页 |
4.3.2 富集因子法鉴别颗粒物污染源 | 第99-101页 |
4.4 沙尘天气大气颗粒物污染源解析 | 第101-103页 |
4.4.1 显微分析污染源识别 | 第101页 |
4.4.2 富集因子法鉴别颗粒物来源 | 第101-103页 |
4.5 春节期间大气颗粒物污染源解析 | 第103-104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104-105页 |
第5章 防治对策 | 第105-109页 |
5.1 引言 | 第105页 |
5.2 开放源类污染防治对策 | 第105-107页 |
5.2.1 建筑水泥尘污染防治对策 | 第105-106页 |
5.2.2 交通道路扬尘污染防治对策 | 第106页 |
5.2.3 土壤风沙污染防治对策 | 第106-107页 |
5.2.4 汽车尾气排放污染防治对策 | 第107页 |
5.3 固定源污染防治对策 | 第107-109页 |
5.3.1 燃煤污染防治对策 | 第107-108页 |
5.3.2 燃油污染防治对策 | 第108-109页 |
结论 | 第109-11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1-119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| 第119-120页 |
致谢 | 第12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