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财政、金融论文--财政、国家财政论文--财政理论论文--国家机关会计(政府会计)、预算会计论文

新《事业单位会计制度》资产核算研究--以G单位为例

致谢第5-6页
摘要第6-7页
ABSTRACT第7页
1 引言第10-22页
    1.1 选题背景第10-11页
    1.2 研究的范围及意义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的范围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研究的意义第11页
    1.3 基础概念第11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事业单位资产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事业单位会计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及零余额账户第15-16页
    1.4 文献综述第16-20页
    1.5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研究内容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研究方法第21-22页
2 新制度资产核算修订的内容第22-36页
    2.1 制度的修订背景及修订意义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修订的背景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修订的意义第22-23页
    2.2 会计基础的变化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适当引入权责发生制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真实客观反映经营业绩第24-25页
    2.3 会计科目的变化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完善会计科目体系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科学全面指导会计实务第26页
    2.4 资产确认和初始计量方面的变化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原制度存在问题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新制度引入“名义金额”加强入账管理第26-27页
    2.5 资产后续计量方面的变化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原制度在资产后续计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影响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新制度增加会计科目完善后续计量第28-29页
    2.6 资产处置方面的变化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6.1 原制度在资产处置方面存在的问题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2.6.2 新制度增加会计科目完善资产处置第30-31页
    2.7 其他方面的变化第31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7.1 基建数据入会计“大账”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7.2 新增科目配合财政改革政策第33-36页
3 新制度资产核算实施的影响第36-40页
    3.1 新制度资产核算的积极影响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满足事业单位发展要求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新制度资产核算的亮点第36-37页
    3.2 对事业单位提出了新要求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从收付实现制到权责发生制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全面加强资产管理第38页
    3.3 落实新制度完善资产核算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加强财会人员培训和学习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管理者提高对资产核算及管理的关注度第38-40页
4 G单位在新制度下的资产核算及管理第40-50页
    4.1 G单位基本情况第40-41页
    4.2 执行新制度资产核算的成效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使用新的会计科目进行资产核算为分类改革提供依据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执行新的价值标准有利于固定资产管理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引入权责发生制使资产入账更加科学第44页
    4.3 资产核算及管理存在的问题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未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固定资产处置不及时第46页
    4.4 资产核算及管理建议第46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使用闲置资金对外投资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完善管理制度并加强执行第49-50页
5 结论第50-51页
参考文献第51-53页
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53-55页
学位论文数据集第55页

论文共5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中国国债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理论及实证研究
下一篇:面子观对本土消费者的炫耀性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