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导论 | 第7-13页 |
一、本文选题的缘由 | 第7-8页 |
二、国内学界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 | 第8-12页 |
三、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| 第12-13页 |
(一) 研究方法 | 第12页 |
(二) 创新之处 | 第12-13页 |
第一章 《解放》周刊概述 | 第13-22页 |
一、《解放》周刊办刊背景、宗旨和地位 | 第13-15页 |
二、《解放》周刊的作者情况 | 第15-22页 |
第二章 《解放》周刊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本理论 | 第22-52页 |
一、《解放》周刊对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认识 | 第22-28页 |
(一) 对欧美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认识与反思 | 第22-26页 |
(二) 对东方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认识与反思 | 第26-28页 |
二、《解放》周刊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体认识 | 第28-39页 |
(一) 深刻揭露日本侵略的新阴谋及分裂中国的伎俩 | 第28-32页 |
(二) 团结、争取广大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| 第32-34页 |
(三) 联合国民党,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| 第34-39页 |
三、《解放》周刊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各主体的分析 | 第39-46页 |
(一)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是统一战线的中心问题 | 第39-42页 |
(二) 工农联盟是中国革命最坚决的力量 | 第42-44页 |
(三) 对中国资产阶级进行科学分析 | 第44-46页 |
四、《解放》周刊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原则和策略方针的阐释 | 第46-52页 |
(一) “又联合又斗争”的原则 | 第47-49页 |
(二) “发展进步势力,争取中间势力,孤立顽固势力”策略方针 | 第49-52页 |
第三章 《解放》周刊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治、经济政策 | 第52-61页 |
一、对根据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的宣传 | 第53-55页 |
(一) 关于根据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的性质 | 第53-54页 |
(二) 关于根据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组织机构 | 第54-55页 |
二、对根据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经济政策的宣传 | 第55-61页 |
(一) 关于根据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减租减息政策和劳动政策 | 第56-58页 |
(二) 关于根据地统一战线的工商业政策 | 第58-61页 |
第四章 历史评价和现实启示 | 第61-70页 |
一、历史评价 | 第61-66页 |
(一) 《解放》周刊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、发展的贡献 | 第61-65页 |
(二) 《解放》周刊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认识的局限性 | 第65-66页 |
二、现实启示 | 第66-70页 |
(一) 坚持党性与代表民族国家利益的统一 | 第66-67页 |
(二) 党的政策要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一致 | 第67-68页 |
(三) 原则的坚定性与政策的灵活性相统一 | 第68-70页 |
结束语 | 第70-71页 |
附录一《解放》周刊主要作者一览表(按照发文篇数由多至少排列) | 第71-75页 |
附录二《解放》周刊对马列理论的传播 | 第75-78页 |
附录三《解放》周刊对抗日根据地、边区建设的研究 | 第78-80页 |
附录四《解放》周刊出版的专刊介绍 | 第80页 |
附录五《解放》周刊对日寇情况的研究 | 第80-8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2-87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| 第87-88页 |
致谢 | 第8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