昭君诗文与昭君戏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绪论:昭君戏研究综述 | 第10-15页 |
一:前人对王昭君诗文及其戏曲的研究状况 | 第10-13页 |
二:昭君戏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本文的创新点 | 第13页 |
三:具体实施方法及其意义 | 第13-15页 |
第1章 :昭君本事形成的历史渊源 | 第15-25页 |
·匈奴民族的历史沿革 | 第15-18页 |
·汉匈民族关系的演变 | 第18-21页 |
·昭君出塞背景及与以往和亲的异同 | 第21-25页 |
·昭君出塞和亲的背景 | 第21-22页 |
·昭君出塞和亲与以往和亲的异同 | 第22-25页 |
第2章 昭君生平及其本事在诗文中的流变 | 第25-39页 |
·昭君生平考略 | 第25-28页 |
·昭君本事在诗文中的流变 | 第28-35页 |
·变文中的王昭君 | 第35-39页 |
第3章 元代昭君戏的定型 | 第39-53页 |
·存目钩沉整理 | 第39-41页 |
·千古绝唱——马致远《汉宫秋》 | 第41-53页 |
第4章 明代昭君戏的发展 | 第53-69页 |
·存目钩沉整理 | 第53页 |
·抒情小品——陈与郊与《昭君出塞》 | 第53-59页 |
·民间传奇——无名氏《和戎记》 | 第59-65页 |
·离愁别恨——汪廷讷《种玉记》第十七出“妃怨” | 第65-69页 |
第5章 清代昭君戏的繁荣 | 第69-85页 |
·存目钩沉整理 | 第69-70页 |
·双美融合——尤侗与《吊琵琶》 | 第70-75页 |
·虚实相合——薛旦《昭君梦》 | 第75-78页 |
·补天遗恨——周乐清《琵琶语》 | 第78-81页 |
·余味犹存——无名氏《青冢记》 | 第81-85页 |
第6章 当今舞台上的昭君戏 | 第85-93页 |
·京剧《汉明妃》 | 第85-88页 |
·曹禺的话剧《王昭君》 | 第88-90页 |
·昭君文化在当今的意义 | 第90-93页 |
结语:昭君戏流变 | 第93-95页 |
致谢 | 第95-9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7-109页 |
附录 | 第109-114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11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