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合物法分离低浓度煤层气热力学模型研究
| 摘要 | 第3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7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2页 |
| 1.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5页 |
| 1.1.1 选题 | 第10页 |
| 1.1.2 低浓度煤层气开采研究 | 第10-12页 |
| 1.1.3 气体水合物理论介绍 | 第12-15页 |
| 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5-19页 |
| 1.2.1 水合物分离技术 | 第15-16页 |
| 1.2.2 水合物分离低浓度煤层气研究进展 | 第16-18页 |
| 1.2.3 水合物热力学模型研究进展 | 第18-19页 |
| 1.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| 第19-22页 |
| 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9-20页 |
| 1.3.2 技术路线 | 第20-22页 |
| 第二章 气体水合物相平衡热力学模型理论 | 第22-42页 |
| 2.1 经验方法 | 第22-23页 |
| 2.1.1 气体重度法 | 第22页 |
| 2.1.2 分配系数法 | 第22-23页 |
| 2.2 气体水合物相平衡热力学模型 | 第23-41页 |
| 2.2.1 vdW-P热力学模型 | 第23-28页 |
| 2.2.2 Chen-Guo模型 | 第28-32页 |
| 2.2.3 水的逸度模型 | 第32-36页 |
| 2.2.4 气体逸度的计算 | 第36-41页 |
| 2.3 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| 第三章 纯水体系下气体水合物相平衡模拟 | 第42-56页 |
| 3.1 水合物相自由度的确定 | 第42-43页 |
| 3.2 单组分气体水合物相平衡 | 第43-49页 |
| 3.2.1 纯甲烷气体水合物相平衡 | 第43-45页 |
| 3.2.2 纯氮气气体水合物相平衡 | 第45-47页 |
| 3.2.3 纯氧气气体水合物相平衡 | 第47-49页 |
| 3.3 双组分气体水合物相平衡 | 第49-53页 |
| 3.3.1 甲烷和氮气混合气体水合物相平衡 | 第49-52页 |
| 3.3.2 氮气和氧气混合气体水合物相平衡 | 第52-53页 |
| 3.4 低浓度煤层气水合物相平衡 | 第53-54页 |
| 3.5 误差分析 | 第54-55页 |
| 3.6 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| 第四章 添加剂存在下水合物相平衡的模型研究 | 第56-70页 |
| 4.1 添加剂介绍 | 第56-58页 |
| 4.1.1 热力学促进剂 | 第57页 |
| 4.1.2 表面活性剂 | 第57-58页 |
| 4.2 UNIFAC基团贡献法 | 第58-60页 |
| 4.3 添加剂存在下,低浓度煤层气水合物模型研究 | 第60-68页 |
| 4.4 本章小结 | 第68-70页 |
|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0-72页 |
| 5.1 结论 | 第70-71页 |
| 5.2 展望 | 第71-7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2-78页 |
| 致谢 | 第78-80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