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同开采条件下边坡的数值模拟研究
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目录 | 第7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4页 |
1.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10页 |
1.2 采动边坡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1.3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思路 | 第12-14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2-13页 |
1.3.2 研究思路 | 第13-14页 |
第二章 地下采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理论研究 | 第14-20页 |
2.1 边坡稳定影响因素分析 | 第14-15页 |
2.2 采动边坡破坏机理研究 | 第15-17页 |
2.2.1 地下开采对上覆岩层的影响 | 第15-16页 |
2.2.2 采动边坡失稳过程分析 | 第16-17页 |
2.3 采动边坡失稳类型及破坏特征 | 第17-20页 |
第三章 边坡数值模拟理论及软件介绍 | 第20-26页 |
3.1 数值分析方法及分类 | 第20-22页 |
3.1.1 有限单元法(FEM) | 第20-21页 |
3.1.2 有限差分法(FDM) | 第21页 |
3.1.3 有限体积法(FVM) | 第21-22页 |
3.1.4 边界元法(BEM) | 第22页 |
3.2 数值模拟计算过程 | 第22页 |
3.3 软件MIDAS-GTS简介 | 第22-26页 |
3.3.1 软件介绍 | 第23-24页 |
3.3.2 MIDAS-GTS作业流程 | 第24-26页 |
第四章 研究区边坡数值模拟研究分析 | 第26-44页 |
4.1 研究区地质环境特征 | 第26-28页 |
4.1.1 地形地貌条件 | 第26页 |
4.1.2 地层岩性条件 | 第26-27页 |
4.1.3 地质构造条件 | 第27-28页 |
4.1.4 人类工程活动 | 第28页 |
4.2 斜坡发育现状 | 第28-29页 |
4.3 地质模型建立 | 第29-30页 |
4.4 数值模型建立 | 第30-32页 |
4.4.1. 网格划分 | 第30-31页 |
4.4.2. 定义材料属性 | 第31页 |
4.4.3. 定义边界条件及荷载 | 第31页 |
4.4.4. 定义施工阶段 | 第31-32页 |
4.5 结果分析 | 第32-44页 |
4.5.1 整体位移矢量场分析 | 第32-33页 |
4.5.2 边坡变形位移分析 | 第33-35页 |
4.5.3 应力特征分析 | 第35-38页 |
4.5.4 塑性应变分析 | 第38-39页 |
4.5.5 稳定性分析 | 第39-42页 |
4.5.6 小结 | 第42-44页 |
第五章 不同开采条件下边坡数值模拟分析 | 第44-74页 |
5.1 不同开采顺序下边坡数值模拟分析 | 第44-58页 |
5.1.1 整体位移矢量场分析 | 第44-46页 |
5.1.2 边坡变形位移分析 | 第46-49页 |
5.1.3 应力特征分析 | 第49-54页 |
5.1.4 塑性应变分析 | 第54-56页 |
5.1.5 稳定性分析 | 第56-57页 |
5.1.6 小结 | 第57-58页 |
5.2 采空区相对坡体不同位置边坡数值模拟分析 | 第58-74页 |
5.2.1 整体位移矢量场分析 | 第58-60页 |
5.2.2 边坡变形位移分析 | 第60-63页 |
5.2.3 应力特征分析 | 第63-68页 |
5.2.4 塑性应变分析 | 第68-70页 |
5.2.5 稳定性分析 | 第70-72页 |
5.2.6 小结 | 第72-74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4-76页 |
6.1 结论 | 第74页 |
6.2 不足与展望 | 第74-7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6-80页 |
致谢 | 第80-82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