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5页 |
1.1 选题背景 | 第9页 |
1.2 课题研究的目的 | 第9页 |
1.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| 第9-10页 |
1.4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| 第10-13页 |
1.4.1 屋顶花园的发展简史 | 第10-11页 |
1.4.2 国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| 第11-12页 |
1.4.3 国内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| 第12-13页 |
1.5 我国屋顶绿化存在的问题 | 第13-15页 |
1.5.1 设计定位不清晰,设计手法不统一 | 第13页 |
1.5.2 施工技术不完善,许多中小城市缺乏专业的施工队伍 | 第13页 |
1.5.3 植物材料品种单一 | 第13页 |
1.5.4 养护管理技术落后 | 第13-14页 |
1.5.5 屋顶绿化观念淡薄,缺乏统一认识 | 第14-15页 |
第二章 屋顶花园概述 | 第15-19页 |
2.1 内涵 | 第15页 |
2.2 屋顶花园的功能 | 第15-16页 |
2.2.1 改善生态环境,增加城市绿化面积 | 第15页 |
2.2.2 为人们提供休憩的场所 | 第15页 |
2.2.3 美化环境,调节心理 | 第15-16页 |
2.2.4 改善室内环境,调节室内温度 | 第16页 |
2.2.5 提高楼体本身的防水作用 | 第16页 |
2.3 屋顶花园景观设计的原则 | 第16-17页 |
2.3.1 “实用”的原则 | 第16-17页 |
2.3.2 “精美”的原则 | 第17页 |
2.3.3 “安全”的原则 | 第17页 |
2.3.4 “创新”的原则 | 第17页 |
2.3.5 “经济”的原则 | 第17页 |
2.4 屋顶花园常见的设计布局形式 | 第17-19页 |
2.4.1 片状种植式 | 第17-18页 |
2.4.2 分散和周边式 | 第18页 |
2.4.3 庭院式 | 第18-19页 |
第三章 屋顶花园结构设计 | 第19-23页 |
3.1 基本结构设计图 | 第19页 |
3.2 各结构层分析 | 第19-23页 |
3.2.1 屋面结构层 | 第19-20页 |
3.2.2 保温隔热层 | 第20页 |
3.2.3 找平层 | 第20页 |
3.2.4 屋面防水层 | 第20-21页 |
3.2.5 分离滑动层 | 第21页 |
3.2.6 耐根穿刺保护层 | 第21页 |
3.2.7 排(蓄)水层 | 第21页 |
3.2.8 过滤层 | 第21-22页 |
3.2.9 种植土层 | 第22页 |
3.2.10 绿色植被和景点层 | 第22-23页 |
第四章 屋顶花园的植物设计 | 第23-29页 |
4.1 植物材料的选择 | 第23-24页 |
4.1.1 尽量选择浅根系乡土树种或当地适生树种 | 第23页 |
4.1.2 选择根系穿刺能力弱的植物 | 第23页 |
4.1.3 选择抗风树种 | 第23页 |
4.1.4 选择耐短期积水和耐旱的树种 | 第23页 |
4.1.5 选择抗污染的植物 | 第23页 |
4.1.6 选择易移植、生长缓慢耐修剪的植物 | 第23-24页 |
4.1.7 选择一定数量的常绿树种 | 第24页 |
4.2 栽培基质的选择 | 第24-29页 |
4.2.1 对栽培基质的总体要求 | 第24页 |
4.2.2 栽培基质的类型与配制 | 第24-25页 |
4.2.3 栽培基质的厚度要求 | 第25-26页 |
4.2.4 屋顶花园的养护管理 | 第26-29页 |
第五章 屋顶花园景观设计实例研究 | 第29-41页 |
5.1 项目概况 | 第29-31页 |
5.1.1 区域位置 | 第29-30页 |
5.1.2 项目介绍 | 第30-31页 |
5.2 设计理念 | 第31页 |
5.3 金湾尚城屋顶花园景观节点设计 | 第31-41页 |
5.3.1 小区运动场 | 第32页 |
5.3.2 中心水景景观 | 第32-33页 |
5.3.3 屋顶花园建筑小品 | 第33页 |
5.3.4 屋顶花园道路铺装 | 第33-34页 |
5.3.5 屋顶花园通风采光口设计 | 第34-35页 |
5.3.6 屋顶花园出入口设计 | 第35页 |
5.3.7 屋顶花园植物设计 | 第35-41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| 第41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4页 |
致谢 | 第44-45页 |
作者简介 | 第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