考虑粘弹性阻尼器不同布置形式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
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5页 |
1.1 引言 | 第9页 |
1.2 消能减震概述 | 第9-13页 |
1.2.1 消能减震的概念 | 第9-10页 |
1.2.2 消能减震的原理 | 第10-12页 |
1.2.3 消能减震结构的优越性 | 第12-13页 |
1.3 结构减震控制概述 | 第13-14页 |
1.4 本文的研究内容 | 第14-15页 |
第二章 消能减震装置的种类和力学性能 | 第15-35页 |
2.1 消能减震装置的种类 | 第15-20页 |
2.1.1 位移相关型 | 第15-18页 |
2.1.2 调谐吸振型 | 第18-19页 |
2.1.3 速度相关型 | 第19-20页 |
2.2 粘弹性阻尼器的力学性能 | 第20-23页 |
2.2.1 粘弹性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 | 第20-23页 |
2.2.2 粘弹性阻尼器的力学性能 | 第23页 |
2.3 粘弹性阻尼器的计算模型 | 第23-30页 |
2.3.1 Kelvin计算模型 | 第24页 |
2.3.2 Maxwell计算模型 | 第24-25页 |
2.3.3 等效刚度和等效阻尼计算模型 | 第25-28页 |
2.3.4 标准线性固体计算模型 | 第28页 |
2.3.5 分数导数计算模型 | 第28-29页 |
2.3.6 有限元计算模型 | 第29-30页 |
2.4 粘弹性阻尼器的消能支撑 | 第30-32页 |
2.4.1 消能支撑的种类 | 第30-32页 |
2.4.2 消能支撑与粘弹性阻尼器刚度的关系 | 第32页 |
2.5 小结 | 第32-35页 |
第三章 结构抗震设计与计算理论 | 第35-51页 |
3.1 抗震设防目标和要求 | 第35-37页 |
3.2 消能减震结构的计算方法 | 第37-45页 |
3.2.1 时程分析法 | 第37-39页 |
3.2.2 地震波的选取 | 第39-41页 |
3.2.3 能量分析方法 | 第41-45页 |
3.3 消能减震阻尼器的优化布置 | 第45-50页 |
3.3.1 粘弹性阻尼器参数选择 | 第46页 |
3.3.2 粘弹性阻尼器使用数量的确定 | 第46-48页 |
3.3.3 粘弹性阻尼器优化布置方法 | 第48-50页 |
3.4 小结 | 第50-51页 |
第四章 消能减震工程实例分析 | 第51-93页 |
4.1 结构分析模型的确定 | 第51-59页 |
4.1.1 计算模型的基本数据 | 第51-53页 |
4.1.2 有限元软件简介 | 第53-54页 |
4.1.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| 第54-57页 |
4.1.4 选取地震波 | 第57-59页 |
4.2 结构各层均布阻尼器方案讨论 | 第59-81页 |
4.2.1 三种方案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时程分析 | 第60-66页 |
4.2.2 三种方案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时程分析 | 第66-81页 |
4.3 粘弹性阻尼器优化布置讨论 | 第81-84页 |
4.3.1 粘弹性阻尼器数量计算 | 第81-82页 |
4.3.2 逐步逼近法的阻尼器优化布置方案 | 第82-84页 |
4.3.3 权系数法阻尼器优化布置方案 | 第84页 |
4.4 不同优化布置方案计算结果的分析比较 | 第84-92页 |
4.4.1 层间变形分析比较 | 第85-87页 |
4.4.2 层位移分析比较 | 第87-89页 |
4.4.3 顶层位移分析比较 | 第89-90页 |
4.4.4 顶层速度分析比较 | 第90-92页 |
4.5 小结 | 第92-93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93-95页 |
5.1 结论 | 第93-94页 |
5.2 展望 | 第94-9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5-99页 |
致谢 | 第99-10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| 第10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