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主要符号说明 | 第9-10页 |
1 绪论 | 第10-22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0页 |
1.2 纳米流体的过冷研究进展 | 第10-14页 |
1.2.1 纳米流体的过冷与成核 | 第10-14页 |
1.2.2 纳米流体过冷研究存在的问题 | 第14页 |
1.3 声悬浮技术用于过冷与凝固的研究 | 第14-19页 |
1.3.1 超声悬浮无容器处理技术 | 第14-16页 |
1.3.2 声悬浮条件下过冷与凝固的研究 | 第16-17页 |
1.3.3 超声波对过冷与凝固的影响分析 | 第17-19页 |
1.4 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 | 第19页 |
1.5 本文的框架 | 第19-22页 |
2 研究方案与实验系统 | 第22-38页 |
2.1 研究方案 | 第22页 |
2.2 纳米流体的制备与表征 | 第22-28页 |
2.2.1 氧化石墨烯流体的制备流程 | 第22-26页 |
2.2.2 纳米流体的表征 | 第26-28页 |
2.3 过冷度实验测量系统的搭建 | 第28-35页 |
2.3.1 实验系统 | 第28-29页 |
2.3.2 声悬浮实验装置 | 第29-33页 |
2.3.3 实验设备 | 第33-35页 |
2.4 实验仪器的标定与误差分析 | 第35-37页 |
2.4.1 移液器的标定 | 第35-36页 |
2.4.2 热电偶的标定 | 第36-37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3 容器内纳米流体过冷度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38-50页 |
3.1 氧化石墨烯纳米流体过冷度的实验 | 第38-42页 |
3.1.1 氧化石墨烯纳米薄片对过冷度的抑制结果 | 第38-41页 |
3.1.2 不同冷却温度下纳米流体过冷度的变化 | 第41-42页 |
3.2 氧化石墨烯纳米薄片促进成核的机理分析 | 第42-49页 |
3.2.1 纳米薄片模型的建立与成核条件分析 | 第42-48页 |
3.2.2 纳米薄片自身性质对成核结晶的影响 | 第48-49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4 声悬浮条件下纳米流体过冷度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50-74页 |
4.1 实验方法 | 第50页 |
4.2 声悬浮条件下液滴温度的测量方法 | 第50-55页 |
4.3 声悬浮条件下去离子水滴的过冷度 | 第55-60页 |
4.3.1 去离子水滴过冷度分布 | 第55-57页 |
4.3.2 超声场对去离子水滴过冷度的影响 | 第57-60页 |
4.4 声悬浮条件下纳米流体液滴的过冷度 | 第60-72页 |
4.4.1 不同冷却温度下纳米流体液滴过冷度分布 | 第60-62页 |
4.4.2 纳米流体与去离子水过冷度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| 第62-66页 |
4.4.3 声悬浮条件下纳米流体液滴过冷度抑制机理分析 | 第66-72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72-74页 |
5 结论与展望 | 第74-78页 |
5.1 结论 | 第74-76页 |
5.2 展望 | 第76-78页 |
致谢 | 第78-8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0-86页 |
附录 | 第86页 |
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86页 |
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| 第8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