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生物科学论文--植物学论文--植物生理学论文--植物生长论文--萌发生理论文

秦艽、颠茄与丹参种子萌发的水热需求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-26页
    1.1 选题目的与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1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秦艽、颠茄和丹参种子萌发的相关研究进展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1.1 秦艽种子萌发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1.2 颠茄种子萌发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1.3 丹参种子萌发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种子萌发的水热模型理论第13-1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2.1 积温模型第13-1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2.2 水势模型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2.3 水热模型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2.4 应用概率分析方法构建种子萌发的预测模型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水热模型的应用第19-26页
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6-30页
    2.1 材料第26页
    2.2 方法第26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种子含水量的测定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种子千粒重(干重基础)的测定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种子生活力的测定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种子萌发试验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种子萌发的温度设置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种子萌发的水势设置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7 数据分析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8 种子萌发的水热模型的建立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8.1 积温模型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8.2 水势模型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8.3 水热模型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9 种子萌发的预测及模型的验证第28-30页
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30-39页
    3.1 温度对秦艽种子萌发率的影响第30-31页
    3.2 温度对丹参种子萌发率的影响第31-33页
    3.3 秦艽种子萌发的基础温度(T_b)第33页
    3.4 丹参种子萌发的基础温度(T_b)第33-34页
    3.5 水势对丹参种子萌发率的影响第34-35页
    3.6 丹参种子萌发的基础水势(ψ_(b(g)))第35页
    3.7 秦艽和丹参种子萌发的积温值(θ_(T(50)))和水热累积值(θ_(HT))第35-36页
    3.8 秦艽和丹参种子播种时间及萌发的预测(以杨凌气象资料为例)第36-37页
    3.9 模型的验证(以丹参种子为例)第37-39页
第四章 讨论第39-43页
    4.1 秦艽和丹参种子的休眠特性第39-40页
    4.2 秦艽和丹参种子萌发的热量需求第40页
    4.3 丹参种子萌发的水分需求第40-41页
    4.4 秦艽种子萌发的积温需求及丹参种子萌发的水热需求第41页
    4.5 秦艽和丹参种子播种及萌发的预测及其验证第41-43页
第五章 结论第43-44页
参考文献第44-50页
附录第50-54页
致谢第54-55页
作者简介第55页

论文共5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枯草芽孢杆菌EDR4突变体库的构建及拮抗相关基因的检测
下一篇:一株藏猪源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其纤维素酶的酶学特性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