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6-9页 |
| ABSTRACT | 第9-13页 |
| 前言 | 第14-17页 |
| 1 选题背景 | 第14-15页 |
| 2 立题依据 | 第15-16页 |
| 3 研究的理论意义 | 第16页 |
| 4 研究的现实意义 | 第16-17页 |
| 1 研究现状 | 第17-23页 |
| 1.1 洞穴滴水阳离子 | 第17页 |
| 1.2 洞穴石笋、沉积物阳离子 | 第17-18页 |
| 1.3 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展望 | 第18-23页 |
| 1.3.1 文献获取与论证 | 第18-21页 |
| 1.3.2 研究阶段划分 | 第21-22页 |
| 1.3.3 主要进展与标志性成果 | 第22-23页 |
| 1.3.4 国内外目前拟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与展望 | 第23页 |
| 2 研究设计 | 第23-35页 |
| 2.1 研究目标与内容 | 第23-24页 |
| 2.1.1 研究目标 | 第23页 |
| 2.1.2 研究内容 | 第23-24页 |
| 2.1.3 研究特点与科技难点、创新点 | 第24页 |
| 2.2 技术路线与方法 | 第24-26页 |
| 2.2.1 技术路线 | 第24-25页 |
| 2.2.2 研究方法 | 第25-26页 |
| 2.3 研究区选择与代表性 | 第26-34页 |
| 2.3.1 研究区选择的依据和原则 | 第26页 |
| 2.3.2 研究区基本特征与代表性论证 | 第26-34页 |
| 2.4 资料数据获取与可信度分析 | 第34-35页 |
| 3 监测与实验 | 第35-38页 |
| 3.1 监测过程与监测结果 | 第35-36页 |
| 3.2 样品采集与样品处理 | 第36页 |
| 3.3 试验设计与试验过程 | 第36-37页 |
| 3.4 数据整理与数据分析 | 第37-38页 |
| 4 结果与分析 | 第38-49页 |
| 4.1 强度石漠化洞穴滴水阳离子特征 | 第38-46页 |
| 4.2 中度石漠化洞穴滴水阳离子特征 | 第46-48页 |
| 4.3 轻度石漠化洞穴滴水阳离子特征 | 第48-49页 |
| 5 洞穴滴水阳离子变化与石漠化环境响应 | 第49-58页 |
| 5.1 洞穴滴水阳离子及环境响应 | 第49-52页 |
| 5.2 洞穴滴水 Mg/Ca 特征及环境响应 | 第52-58页 |
| 6 结论与讨论 | 第58-61页 |
| 6.1 不同等级石漠化洞穴滴水 Ca~(2+)、Mg~(2+)与降雨响应对比 | 第58页 |
| 6.2 洞穴滴水 Mg/Ca 比值与降雨相关性 | 第58-59页 |
| 6.3 洞穴滴水主要阳离子及其比值与气温关系探讨 | 第59-60页 |
| 6.4 石将军洞不同滴水阳离子含量对比 | 第60-6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1-65页 |
| 附录 | 第65-66页 |
| 致谢 | 第66-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