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经济作物论文--油料作物论文--大豆论文

问荆(Equisetum arvense L.)水浸液对大豆生长的化感效应研究

摘要第8-9页
Abstract第9页
第1章 绪论第10-17页
    1.1 化感作用研究进展第10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化感作用概述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化感作用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应用第10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化感作用对大豆生长影响的研究现状第14-15页
    1.2 问荆的研究进展第15-16页
    1.3 研究目的意义第16-17页
第2章 研究方法第17-22页
    2.1 实验材料第17页
    2.2 实验方法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问荆水浸液的制备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种子萌发实验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幼苗生长实验第18页
    2.3 各指标测定方法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形态指标测定方法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生理指标测定方法第18-21页
    2.4 技术路线第21页
    2.5 数据分析方法第21-22页
第3章 问荆水浸液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化感效应第22-32页
    3.1 问荆水浸液对大豆种子萌发率的影响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问荆根茎水浸液对大豆种子萌发率的影响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问荆夏枝水浸液对大豆种子萌发率的影响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问荆根茎、夏枝水浸液对大豆种子萌发率影响比较第23-24页
    3.2 问荆水浸液对大豆种子发芽势的影响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问荆根茎水浸液对大豆种子发芽势的影响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问荆夏枝水浸液对大豆种子发芽势的影响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问荆根茎、夏枝水浸液对大豆种子发芽势影响比较第26-27页
    3.3 问荆水浸液对大豆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问荆根茎水浸液对大豆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问荆夏枝水浸液对大豆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问荆根茎、夏枝水浸液对大豆种子发芽指数影响比较第28-29页
    3.4 问荆水浸液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化感效应综合分析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问荆水浸液对大豆种子萌发率的化感效应综合分析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问荆水浸液对大豆种子发芽势的化感效应综合分析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问荆水浸液对大豆种子发芽指数的化感效应综合分析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问荆水浸液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化感效应综合分析第31-32页
第4章 问荆水浸液对大豆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第32-41页
    4.1 问荆水浸液对大豆幼苗苗高的影响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问荆根茎水浸液对大豆幼苗苗高的影响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问荆夏枝水浸液对大豆幼苗苗高的影响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问荆根茎、夏枝水浸液对大豆幼苗苗高影响比较第34页
    4.2 问荆水浸液对大豆幼苗鲜重的影响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问荆根茎水浸液对大豆幼苗鲜重的影响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问荆夏枝水浸液对大豆幼苗鲜重的影响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问荆根茎、夏枝水浸液对大豆幼苗鲜重影响比较第36-37页
    4.3 问荆水浸液对大豆幼苗干重的影响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问荆根茎水浸液对大豆幼苗干重的影响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问荆夏枝水浸液对大豆幼苗干重的影响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问荆根茎、夏枝水浸液对大豆幼苗干重影响比较第38-39页
    4.4 问荆水浸液对大豆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综合分析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问荆水浸液对大豆幼苗苗高的化感效应综合分析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问荆水浸液对大豆幼苗鲜重的化感效应综合分析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问荆水浸液对大豆幼苗干重的化感效应综合分析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问荆水浸液对大豆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综合分析第40-41页
第5章 问荆水浸液对大豆幼苗生理特性的化感效应第41-67页
    5.1 问荆水浸液对大豆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第41-4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问荆水浸液对大豆幼苗叶绿素 a 含量的影响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问荆水浸液对大豆幼苗叶绿素 b 含量的影响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问荆水浸液对大豆幼苗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45-48页
    5.2 问荆水浸液对大豆幼苗膜透性的影响第48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问荆水浸液对大豆幼苗丙二醛(MDA)含量的影响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问荆水浸液对大豆幼苗可溶性糖(WSS)含量的影响第51-53页
    5.3 问荆水浸液对大豆幼苗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第53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问荆水浸液对大豆幼苗过氧化物酶(POD)活性的影响第53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问荆水浸液对大豆幼苗过氧化氢酶(CAT)活性的影响第56-5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问荆水浸液对大豆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(SOD)活性的影响第59-61页
    5.4 问荆水浸液对大豆幼苗生理特性的化感效应综合分析第61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问荆水浸液对大豆幼苗光合作用的化感效应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问荆水浸液对大豆幼苗膜透性的化感效应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问荆水浸液对大豆幼苗保护酶活性的化感效应第63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问荆水浸液对大豆幼苗生理特性的化感效应综合分析第65-67页
结论第67-68页
参考文献第68-76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6-78页
致谢第78页

论文共7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黄瓜和西瓜基因组中类胡萝卜素合成相关基因的比较分析
下一篇:秋水仙素对直立型扁蓿豆诱变效应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