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哲学、宗教论文--哲学理论论文--历史唯物主义(唯物史观)论文--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论文

弗洛姆与马克思人性观之比较研究

摘要第2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绪论第8-14页
    1 选题缘起及意义第8-9页
    2 文献综述第9-13页
    3 研究方法第13-14页
第1章 弗洛姆人性观的理论基础第14-22页
    1.1 弗洛姆人性观形成的现实土壤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弗洛姆个人的成长环境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弗洛姆所处的社会背景第15-16页
    1.2 弗洛姆人性观的思想来源第16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第19-20页
    1.3 弗洛姆对马克思人性观的综合第20-22页
第2章 弗洛姆对马克思人性观的继承第22-33页
    2.1 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弗洛姆:人性根植于人的生存处境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马克思:人类历史的前提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第24-25页
    2.2 在社会历史进程中考察人性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弗洛姆:性格是人的第二本性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马克思: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第27-28页
    2.3 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性的异化第28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弗洛姆:全面异化下的人性异化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马克思:劳动异化下的人性异化第30-33页
第3章 弗洛姆与马克思人性观的分歧第33-50页
    3.1 关于人的本质规定的分歧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弗洛姆:人的本质是特定的潜能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马克思:人的本质是劳动基础上的社会关系的总和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弗洛姆与马克思人的本质规定分歧的分析第35-36页
    3.2 关于人性发展路径的分歧第36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弗洛姆:人性发展路径是潜能获得实现的过程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马克思:人性发展路径是通过劳动生成的过程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弗洛姆与马克思人性发展路径分歧的分析第39-40页
    3.3 关于人性异化根源的分歧第40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弗洛姆:人性异化的根源是存在与本质的矛盾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马克思:人性异化的根源是分工产生的私有制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弗洛姆与马克思人性异化根源分歧的分析第43-44页
    3.4 关于人性解放路径的分歧第44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弗洛姆:人性解放的路径是社会改革和心理革命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马克思:人性解放的路径是共产主义运动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弗洛姆与马克思人性解放路径分歧的分析第47-50页
第4章 弗洛姆人性观的局限以及坚持马克思人性观的时代意义第50-60页
    4.1 弗洛姆人性观的贡献和局限性第50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对人内心世界的探索丰富了对人性的认识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对人性的某些观点仍带有一定的抽象色彩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对社会主义社会中主体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第54-57页
    4.2 坚持马克思人性观的当代价值第57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对人性发展的一般规律做了科学的揭示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第58-60页
结语第60-62页
参考文献第62-66页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6-67页
致谢第67-68页

论文共6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张载与海德格尔人学思想比较研究
下一篇:张载德性论研究--基于“为生民立命”实现路径的探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