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目录 | 第7-10页 |
一、 绪论 | 第10-24页 |
(一)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10-14页 |
1. 研究背景 | 第10-12页 |
2. 研究意义 | 第12-14页 |
(二) 国内外研究综述及述评 | 第14-19页 |
1. 国内外关于网络社会的研究综述 | 第14-15页 |
2. 国内外关于人的现代性的研究综述 | 第15-17页 |
3. 国内关于农民工的研究综述 | 第17-18页 |
4. 文献述评及创新点 | 第18-19页 |
(三) 研究构思与研究方法 | 第19-21页 |
1. 研究逻辑 | 第19-20页 |
2. 研究方法 | 第20-21页 |
(四) 研究对象与相关概念廓清 | 第21-24页 |
1. 网络社会 | 第21-22页 |
2. 农民工 | 第22页 |
3. 网络意识与行为 | 第22-23页 |
4. 现代性 | 第23-24页 |
二、 从结构到呈现:农民工网络意识与行为的多个维度 | 第24-37页 |
(一) 样本基本情况 | 第24-26页 |
1. 性别分布:男多女少 | 第24页 |
2. 年龄分布:趋向年轻化 | 第24-25页 |
3. 学历层次:初高中为主 | 第25页 |
4. 职业结构:服务业居首 | 第25页 |
5. 收入情况:适中略偏低 | 第25-26页 |
6. 务工动机:传统动机为主 | 第26页 |
(二) 农民工网络意识与行为的结构 | 第26-36页 |
1. 测量指标 | 第26页 |
2. 基本结构 | 第26-28页 |
3. 因子分析 | 第28-36页 |
(三) 小结 | 第36-37页 |
三、 从现实到批判:现代性视角下农民工网络意识与行为的深层逻辑 | 第37-48页 |
(一) “齿轮”:农民工网络意识与行为的自主性 | 第37-39页 |
1. 自主性特征 | 第37-38页 |
2. 自主性困境 | 第38-39页 |
(二) “触须”:农民工网络意识与行为的参与性 | 第39-42页 |
1. 参与性特征 | 第40页 |
2. 参与性困境 | 第40-42页 |
(三) “中轴”:农民工网络意识与行为的平等性 | 第42-43页 |
1. 平等性特征 | 第42-43页 |
2. 平等性困境 | 第43页 |
(四) “叠合”:农民工网络意识与行为的发展性 | 第43-45页 |
1. 发展性特征 | 第43-44页 |
2. 发展性困境 | 第44-45页 |
(五) “杠杆”:农民工网络意识与行为的规范性 | 第45-46页 |
1. 规范性特征 | 第45-46页 |
2. 规范性困境 | 第46页 |
(六) 小结 | 第46-48页 |
四、 从微观到宏观:农民工网络意识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48-53页 |
(一) 式微与转型:农民工网络意识与行为微观层面的影响因素 | 第48-49页 |
1. 文化程度的影响 | 第48页 |
2. 传统特质与现代转型的影响 | 第48-49页 |
(二) 强关系与弱关系:农民工网络意识与行为中观层面影响因素 | 第49-51页 |
1. 人际关系的影响 | 第49-50页 |
2. 关系网络脱域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(三) 规范与失范:农民工网络意识与行为宏观层面的影响因素 | 第51-52页 |
1. 社会环境的影响 | 第51页 |
2. 技术环境的影响 | 第51-52页 |
3. 政策环境的影响 | 第52页 |
(四) 小结 | 第52-53页 |
五、 从省思到破解:农民工网络意识与行为理性发展的策略选择 | 第53-59页 |
(一) 从宏观层面探索农民工网络意识与行为理性发展的途径 | 第53-56页 |
1. 政策法规的完善是保证 | 第53-54页 |
2. 经济的大力发展是基础 | 第54页 |
3. 文化的大力建设是依据 | 第54-55页 |
4.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引领 | 第55-56页 |
5. 联动机制的完善是关键 | 第56页 |
(二) 从微观层面探索农民工网络意识与行为理性发展的途径 | 第56-58页 |
1. 提升农民工的网络使用技能 | 第56-57页 |
2. 推进农民工网络活动的参与度 | 第57页 |
3. 促进农民工网络认知的理性化 | 第57-58页 |
(三) 小结 | 第58-59页 |
六、 结语 | 第59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3页 |
附件 | 第63-65页 |
个人简历、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| 第65-66页 |
致谢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