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目录 | 第8-11页 |
图表清单 | 第11-15页 |
1. 绪论 | 第15-34页 |
1.1 可见光半导体光催化概述 | 第15-24页 |
1.1.1 可见光活性半导体光催剂的分类 | 第15-17页 |
1.1.1.1 传统单一可见光活性半导体 | 第15-16页 |
1.1.1.2 新型可见光催化剂 | 第16-17页 |
1.1.2 可见光催化 | 第17-23页 |
1.1.2.1 可见光催化原理 | 第17-18页 |
1.1.2.2 可见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因素 | 第18-23页 |
1.1.3 可见光催化剂的应用 | 第23-24页 |
1.1.3.1 污水处理 | 第23页 |
1.1.3.2 空气净化 | 第23页 |
1.1.3.3 抗菌除臭 | 第23页 |
1.1.3.4 光解水 | 第23-24页 |
1.1.4 可见光催化剂中存在的问题 | 第24页 |
1.2 改性 TiO_2基可见光催化剂研究进展 | 第24-28页 |
1.2.1 金属沉积改性 | 第24-26页 |
1.2.2 离子掺杂改性 | 第26-27页 |
1.2.3 染液敏化改性 | 第27-28页 |
1.2.4 复合窄禁带半导体改性 | 第28页 |
1.3 Ag/AgX 等离子体可见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| 第28-32页 |
1.3.1 Ag/AgX 光催化剂材料的制备 | 第29-31页 |
1.3.1.1 离子交换法 | 第29-30页 |
1.3.1.2 沉淀法 | 第30-31页 |
1.3.1.3 氧化法 | 第31页 |
1.3.2 Ag/AgX (X=Cl, Br, I)复合结构 | 第31-32页 |
1.4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、内容及创新点 | 第32-34页 |
1.4.1 研究思路 | 第32-33页 |
1.4.2 研究内容 | 第33页 |
1.4.3 创新与特色 | 第33-34页 |
2. Ag@TiO_2混杂纳米结构的制备及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 | 第34-58页 |
2.1 引言 | 第34-35页 |
2.2 Ag 含量对 Ag@P25 混杂纳米晶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| 第35-46页 |
2.2.1 实验部分 | 第35-37页 |
2.2.1.1 样品制备 | 第35-36页 |
2.2.1.2 样品表征 | 第36页 |
2.2.1.3 光催化性能测试 | 第36-37页 |
2.2.2 结果与讨论 | 第37-46页 |
2.2.2.1 物相、元素组成及微观形貌分析 | 第37-41页 |
2.2.2.2 Ag 含量的影响 | 第41-43页 |
2.2.2.3 光催化机理分析 | 第43-46页 |
2.2.3 小结 | 第46页 |
2.3 TiO_2物相对 Ag@TiO_2混杂纳米晶可见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| 第46-51页 |
2.3.1 实验部分 | 第46-48页 |
2.3.1.1 样品制备 | 第46-47页 |
2.3.1.2 样品表征 | 第47页 |
2.3.1.3 光催化性能测试 | 第47-48页 |
2.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48-50页 |
2.3.3.1 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分析 | 第48-50页 |
2.3.3.2 光催化性能表征 | 第50页 |
2.3.4 小结 | 第50-51页 |
2.4 Ag@A-TiO_2与 Ag@P25 可见光下 RhB 降解机理研究 | 第51-58页 |
2.4.1 实验部分 | 第51页 |
2.4.1.1 样品制备 | 第51页 |
2.4.1.2 样品表征 | 第51页 |
2.4.1.3 光催化性能测试 | 第51页 |
2.4.2 结果与讨论 | 第51-57页 |
2.4.2.1 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表征 | 第51-55页 |
2.4.2.2 光催化性能表征 | 第55-57页 |
2.4.2.3 光催化机理分析 | 第57页 |
2.4.3 小结 | 第57-58页 |
3. AgBr/AgCl@Ag 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 | 第58-76页 |
3.1 引言 | 第58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58-61页 |
3.2.1 样品制备 | 第58-59页 |
3.2.2 样品表征 | 第59-60页 |
3.2.3 光催化性能测试 | 第60-61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61-75页 |
3.3.1 冷冻干燥法制备 AgBr/AgCl 纳米晶的形成机理 | 第61-63页 |
3.3.2 AgBr/AgCl@Ag 混杂纳米结构的元素与物相组成 | 第63-65页 |
3.3.3 AgBr/AgCl@Ag 混杂纳米结构的光催化性能 | 第65-69页 |
3.3.4 AgBr/AgCl@Ag 混杂纳米结构的光催化机理分析 | 第69-75页 |
3.3.4.1 溴银比的影响 | 第69-71页 |
3.3.4.2 光还原时间的影响 | 第71-72页 |
3.3.4.3 光降解 RhB 活性基团分析 | 第72-73页 |
3.3.4.4 光催化机理分析 | 第73-75页 |
3.4 小结 | 第75-76页 |
4. 全文结论与展望 | 第76-78页 |
4.1 本文主要结论 | 第76-77页 |
4.2 下一步研究展望 | 第77-7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8-87页 |
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、专利及获得奖励 | 第87-89页 |
个人简历 | 第89-90页 |
致谢 | 第90-9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