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高等教育论文--思想政治教育、德育论文

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研究--以微博为例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目录第6-8页
第1章 导论第8-16页
    1.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第8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问题的提出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相关研究现状分析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外研究现状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国内研究现状第12-14页
    1.3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思路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方法第14页
    1.4 创新之处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方法的创新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样本选取的创新第15-16页
第2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第16-21页
    2.1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内涵和特征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内涵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特征第17-18页
    2.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教育价值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拓展和深化教育内容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教育方法的转变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丰富和开辟教育新环境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有助于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第20-21页
第3章 微博: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新载体第21-35页
    3.1 微博的概述及其特征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微博的概述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微博的发展历程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微博的特征分析第23-24页
    3.2 大学生微博使用情况及微博对其影响力调查分析第24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微博使用现状分析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微博用途及原因分析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微博对大学生影响力分析第27-29页
    3.3 微博在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第29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微博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微博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第32-35页
第4章 微博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第35-40页
    4.1 搭建微博规范建设平台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明确制度建设,提供政策支持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优化方法建设,提供技术保障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强化队伍建设,提供人才储备第36-37页
    4.2 构建微博功能发挥路径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结合校园文化,推进文化育人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开通官方微博,建立沟通桥梁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丰富表现形式,规范管理模式第39-40页
结束语第40-41页
参考文献第41-44页
致谢第44-45页
附录第45-56页
    附录 A: 大学生微博使用情况及微博对其影响力调查问卷第45-50页
    附录 B:大学生微博使用情况及微博对其影响力调查--数据统计第50-56页

论文共5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英国高等教育系统防治学术腐败的主要举措和启示
下一篇: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--以吉林省高校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