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9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2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0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3 文献综述 | 第11-14页 |
1.3.1 国外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| 第11-12页 |
1.3.2 国内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| 第12-14页 |
1.4 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| 第14-16页 |
1.4.1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4-15页 |
1.4.2 主要创新之处 | 第15-16页 |
1.5 研究路线图 | 第16-17页 |
2 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 | 第17-27页 |
2.1 煤炭产能相关理论及测算方法 | 第17-19页 |
2.1.1 煤炭产能过剩的界定 | 第17-18页 |
2.1.2 煤炭产能过剩的测算方法及优缺点分析 | 第18-19页 |
2.2 主要研究方法 | 第19-24页 |
2.2.1 生产函数法 | 第19-20页 |
2.2.2 问卷调查法 | 第20-22页 |
2.2.3 层次分析法 | 第22-24页 |
2.2.4 线性规划分析法 | 第24页 |
2.3 研究路径分析 | 第24-27页 |
2.3.1 确定研究问题 | 第24-25页 |
2.3.2 利用生产函数法对产能过剩水平测算 | 第25页 |
2.3.3 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 | 第25页 |
2.3.4 利用线性规划模型进行去产能导向下的产能定位分析 | 第25-27页 |
3 山西煤炭产业产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| 第27-37页 |
3.1 山西煤炭产业概况 | 第27-28页 |
3.1.1 资源状况 | 第27页 |
3.1.2 山西各大煤炭企业运行状况 | 第27-28页 |
3.2 山西煤炭产业产能过剩的测算 | 第28-33页 |
3.2.1 煤炭产能定量测算方法的修正 | 第28-29页 |
3.2.2 山西煤炭产业产能过剩的测算 | 第29-33页 |
3.3 山西煤炭产业产能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| 第33-37页 |
3.3.1 煤炭产业结构单一 | 第33页 |
3.3.2 安全问题严重制约山西煤炭产业发展 | 第33-34页 |
3.3.3 环境破坏日益引起重视 | 第34-37页 |
4 山西煤炭产业产能过剩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| 第37-47页 |
4.1 煤炭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 | 第37-38页 |
4.2 导致煤炭产能过剩的进一步分析 | 第38-41页 |
4.2.1 企业逐利行为 | 第38-39页 |
4.2.2 基于GDP导向的地方政府发展冲动 | 第39-40页 |
4.2.3 市场供需变动 | 第40-41页 |
4.3 山西煤炭产业产能过剩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| 第41-47页 |
4.3.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41-44页 |
4.3.2 山西煤炭产业产能过剩的主要影响因素确定 | 第44-47页 |
5 去产能导向下山西煤炭产业产能测算及去产能对策研究 | 第47-57页 |
5.1 政策导向对我国煤炭产业产能的影响 | 第47-49页 |
5.1.1 国家煤炭产业去产能总体部署分析 | 第47-48页 |
5.1.2 山西省煤炭产业去产能的政策分析 | 第48-49页 |
5.2 山西煤炭产业去产能导向下的产能定位 | 第49-50页 |
5.3 山西煤炭产业各地区去产能测算 | 第50-54页 |
5.3.1 线性规划模型构建 | 第50-52页 |
5.3.2 基于线性规划模型的各地区产能预测 | 第52-54页 |
5.4 山西煤炭产业去产能的对策 | 第54-57页 |
5.4.1 提升行业集中度以促进煤炭产业升级 | 第54页 |
5.4.2 全面实施煤炭产业提质增效 | 第54-55页 |
5.4.3 妥善解决职工分流安置 | 第55-57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57-59页 |
6.1 研究结论 | 第57页 |
6.2 研究展望 | 第57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1页 |
致谢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