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Z-Wave协议的家庭健康监测系统设计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1.2 国内外发展现状 | 第10-12页 |
1.3 智能家居的分类 | 第12页 |
1.4 智能健康监测系统的主要技术手段 | 第12-15页 |
1.4.1 有线与无线比较 | 第13页 |
1.4.2 无线通讯技术 | 第13-14页 |
1.4.3 Z-Wave技术的优势 | 第14-15页 |
1.5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结构 | 第15-17页 |
第2章 Z-Wave通信机制 | 第17-29页 |
2.1 Z-Wave协议概述 | 第17-19页 |
2.2 Z-Wave技术的基本概念 | 第19-21页 |
2.2.1 控制器 | 第19-20页 |
2.2.2 子节点 | 第20-21页 |
2.2.3 HomeID | 第21页 |
2.2.4 NodeID | 第21页 |
2.3 串口API上位机开发 | 第21-23页 |
2.3.1 串口API | 第21-22页 |
2.3.2 通讯信道设置 | 第22-23页 |
2.4 帧结构 | 第23-25页 |
2.5 数据传送 | 第25-28页 |
2.5.1 初始化 | 第25-26页 |
2.5.2 帧计时 | 第26页 |
2.5.3 重新发送 | 第26页 |
2.5.4 异常处理 | 第26-27页 |
2.5.5 帧数据流 | 第27-28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28-29页 |
第3章 智能网关及心电监护模块硬件设计 | 第29-40页 |
3.1 系统需求分析 | 第29页 |
3.2 系统硬件平台搭建 | 第29-38页 |
3.2.1 后台网络云服务器 | 第30页 |
3.2.2 智能网关 | 第30-35页 |
3.2.3 心电监护子模块硬件设计 | 第35-38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38-40页 |
第4章 心电特征提取及异常预测 | 第40-55页 |
4.1 心电信号预处理 | 第40-41页 |
4.1.1 心电噪声 | 第40页 |
4.1.2 常见的心电信号预处理方法 | 第40-41页 |
4.2 基于小波变换的心电信号预处理 | 第41-45页 |
4.2.1 小波分解 | 第41-42页 |
4.2.2 小波重构 | 第42-43页 |
4.2.3 预处理小波函数的选取 | 第43-44页 |
4.2.4 基于小波分析的心电信号去噪 | 第44-45页 |
4.2.5 算法降噪效果评估 | 第45页 |
4.3 心率计算 | 第45-48页 |
4.4 其他心电特征提取 | 第48-51页 |
4.4.1 QS波群及起始终止点定位 | 第48-49页 |
4.4.2 P、T波检测定位 | 第49-51页 |
4.5 GA-SVM的异常预测 | 第51-54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第5章 远程监测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| 第55-70页 |
5.1 软件系统的方案设计 | 第55-59页 |
5.1.1 OpenWrt操作系统 | 第55页 |
5.1.2 DDS机制的应用 | 第55-57页 |
5.1.3 Agent技术思想 | 第57-59页 |
5.2 配置OpenWrt系统 | 第59-62页 |
5.2.1 搭建OpenWrt编译环境 | 第59-60页 |
5.2.2 定制OpenWrt程序源码并进行编译 | 第60-61页 |
5.2.3 OpenWrt系统刷入路由器 | 第61-62页 |
5.3 软件系统方案实现 | 第62-67页 |
5.3.1 DDS传输模块 | 第62-63页 |
5.3.2 数据帧传输模块 | 第63-64页 |
5.3.3 客户端功能模块 | 第64-65页 |
5.3.4 软件架构图 | 第65-66页 |
5.3.5 智能网关程序界面 | 第66-67页 |
5.4 ECG监测软件单元 | 第67-69页 |
5.4.1 数据导入导出功能 | 第67页 |
5.4.2 提取特征波功能 | 第67-68页 |
5.4.3 绘制心电图功能 | 第68-69页 |
5.4.4 心电异常报警功能 | 第69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69-70页 |
结论 | 第70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| 第75-76页 |
致谢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