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市集中供热管网运行安全风险评价与控制--以乌鲁木齐某集中供热管网项目为例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1 绪论 | 第9-15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0-12页 |
1.2.1 城市供热发展综述 | 第10-11页 |
1.2.2 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| 第11-12页 |
1.2.3 供热工程风险评估研究综述 | 第12页 |
1.3 研究内容、方法及技术路线 | 第12-15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2-13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3页 |
1.3.3 技术路线 | 第13-15页 |
2 城市供热管网系统的安全管理 | 第15-25页 |
2.1 城市集中供热系统概述 | 第15-17页 |
2.1.1 热源 | 第15页 |
2.1.2 热网 | 第15-16页 |
2.1.3 换热站 | 第16页 |
2.1.4 末端用户 | 第16-17页 |
2.2 供热管网安全现状分析 | 第17-18页 |
2.3 供热管网安全事故的产生原因 | 第18-20页 |
2.3.1 产权责任不清,缺乏专业管理 | 第18-19页 |
2.3.2 供热收费困难,项目资金不足 | 第19页 |
2.3.3 供热设施老化,自动装置较少 | 第19页 |
2.3.4 施工监管不力,管网质量不良 | 第19页 |
2.3.5 供热设计不当,问题分析不深 | 第19-20页 |
2.4 供热管网安全运行影响因素 | 第20-24页 |
2.4.1 管道建设与运行管理环境 | 第20-21页 |
2.4.2 管道腐蚀 | 第21-22页 |
2.4.3 管道防腐系统 | 第22-23页 |
2.4.4 管道第三方破坏 | 第23-24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4-25页 |
3 供热管网项目安全运行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 | 第25-36页 |
3.1 风险的概念及常用方法 | 第25-28页 |
3.1.1 风险的概念及特点 | 第25-26页 |
3.1.2 风险评估的一般流程 | 第26页 |
3.1.3 常用风险评估方法 | 第26-28页 |
3.2 基于事故树的供热安全风险识别 | 第28-32页 |
3.2.1 事故树分析的概念 | 第28-29页 |
3.2.2 供热管网安全运行风险事故树的建立 | 第29-32页 |
3.3 基于AHP的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| 第32-35页 |
3.3.1 AHP基本思想及建模步骤 | 第32-33页 |
3.3.2 供热管网风险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建立 | 第33页 |
3.3.3 权重计算 | 第33-35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4 供热管网安全运行风险控制对策 | 第36-40页 |
4.1 加强风险控制组织 | 第36页 |
4.2 健全供热管网维护管理制度 | 第36-37页 |
4.2.1 对供热管网的巡视检查 | 第36-37页 |
4.2.2 完成好临时的检修任务 | 第37页 |
4.2.3 对客户的流量计进行抽查 | 第37页 |
4.2.4 建立巡检记录 | 第37页 |
4.3 加强项目建设管理 | 第37-38页 |
4.3.1 设计阶段 | 第37-38页 |
4.3.2 施工阶段 | 第38页 |
4.3.3 材料设备选择 | 第38页 |
4.4 加强运维阶段管理 | 第38-39页 |
4.4.1 完善管网信息管理 | 第38页 |
4.4.2 提升应急处理技术 | 第38-39页 |
4.4.3 加强应急管理教育 | 第39页 |
4.4.4 完善突发事件处置程序 | 第39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5 乌鲁木齐某集中供热管网项目的风险评估与控制 | 第40-53页 |
5.1 项目概况 | 第40-43页 |
5.1.1 气象气候条件 | 第40页 |
5.1.2 水文地质条件 | 第40页 |
5.1.3 城市供热管理办法 | 第40-42页 |
5.1.4 供热管网现状 | 第42-43页 |
5.2 指标体系构建 | 第43-44页 |
5.3 判断矩阵构造 | 第44-45页 |
5.4 层次单排序 | 第45-47页 |
5.5 层次总排序 | 第47-50页 |
5.6 风险应对措施建议 | 第50-52页 |
5.6.1 预防管网技术缺陷 | 第50-51页 |
5.6.2 预防管道防腐缺陷 | 第51页 |
5.6.3 预防管道二次损害 | 第51页 |
5.6.4 加强地下管线安全宣传 | 第51-52页 |
5.7 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53-54页 |
6.1 结论 | 第53页 |
6.2 展望 | 第53-54页 |
致谢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8页 |
附录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