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性的倾听—基于伽达默尔诠释学的荷尔德林诗歌解读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23页 |
1.1 选题背景 | 第10-16页 |
1.1.1 荷尔德林的生平与诗歌创作 | 第10-11页 |
1.1.2 对荷尔德林诗歌关注的三个阶段 | 第11-13页 |
1.1.3 诠释学作为方法论 | 第13-15页 |
1.1.4 伽达默尔对荷尔德林诗歌的诠释概况 | 第15-16页 |
1.2 选题的意义 | 第16-18页 |
1.3 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8-23页 |
第2章 语言游戏与艺术本源 | 第23-31页 |
2.1 游戏、艺术作品与诗歌 | 第23-26页 |
2.2 返回艺术的本源 | 第26-31页 |
第3章 古希腊:返回、复归与反思 | 第31-46页 |
3.1 神性的存在——古希腊诗意的世界 | 第32-34页 |
3.2 诸神的缺席 | 第34-43页 |
3.2.1 “唯一者”并不是唯一者 | 第36-39页 |
3.2.2 荷尔德林诗歌意义的当下性 | 第39-41页 |
3.2.3 重塑精神信仰的教化 | 第41-43页 |
3.3 对追溯希腊传统的反思 | 第43-46页 |
第4章 荷尔德林的历史使命 | 第46-55页 |
4.1 歌颂大地是诗人之职 | 第46-48页 |
4.2 历史意识在诗歌中的显现 | 第48-49页 |
4.3 对“白昼”回归的期盼 | 第49-55页 |
第5章 作为理解与诠释的倾听 | 第55-64页 |
5.1 被理解与诠释的诗歌 | 第55-57页 |
5.2 对《追思》一诗的讨论 | 第57-60页 |
5.3 神性之在的倾听 | 第60-64页 |
5.3.1 倾听是对话的基础 | 第60-62页 |
5.3.2 倾听的本源性 | 第62-64页 |
结论 | 第64-65页 |
致谢 | 第65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7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