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历史、地理论文--中国史论文--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(1919~1949年)论文--抗日战争时期(1937~1945年)论文

抗战期间重庆城市公共卫生建设--基于传染病防治视域的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1 绪论第10-16页
    1.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问题的提出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著作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论文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海外及港台研究第13-14页
    1.3 概念的界定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公共卫生的界定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区域的界定第14-15页
    1.4 结构框架和材料搜集整理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本文的框架结构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资料的搜集与整理第15-16页
2 抗日战争前重庆市公共卫生状况第16-21页
    2.1 抗日战争前世人对公共卫生建设与防疫关系的认识第16-17页
    2.2 抗日战争前重庆市公共卫生的发展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抗日战争前重庆市的医疗机构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抗日战争前重庆市的卫生基础设施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抗日战争前重庆市的环境卫生管理第19-20页
    2.3 抗日战争前重庆市传染病流行情况第20-21页
3 抗日战争期间重庆市传染病流行状况和原因第21-26页
    3.1 抗战期间重庆的疫病发生种类和流行情况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抗战期间重庆的疫病发生种类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抗战期间重庆市主要传染病的流行状况第22页
    3.2 抗战期间重庆市传染病的流行原因第22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重庆市人口的增加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生活环境条件差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市民防疫观念淡薄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医疗水平低下与敌机的空袭造成的伤亡第24-26页
4 抗战期间重庆市传染病的防治措施第26-35页
    4.1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第26-3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防疫的政策和法规的制定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防疫注射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改良环境卫生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宣传和普及传染病预防知识第30-31页
    4.2 传染病流行时的救治措施第31-33页
    4.3 政府的监控措施第33-35页
5 抗战期间重庆市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建设的效果第35-41页
    5.1 政府公共卫生意识与防疫观念的提升第35页
    5.2 防疫视域下的公共卫生的改良与建设第35-3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环境卫生的改良与基础设施的建设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社会卫生教育的推行第37-38页
    5.3 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成果和影响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传染病防治的成果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疫病防治工作的影响第39-41页
6 结语第41-43页
参考文献第43-46页
附录A第46-47页
致谢第47页

论文共4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刘国钧实业思想与实践研究
下一篇: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刘文典政治思想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