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历史、地理论文--世界史论文--通史论文--研究、考订、评论论文

东盟认同过程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绪论第9-45页
    一 选题来源和意义第9-14页
    二 研究现状述评第14-38页
    三 研究方法第38-42页
    四 难点与创新点第42-43页
    五 基本思路与研究内容第43-45页
第一章 认同相关理论第45-62页
    第一节 认同相关概念第45-52页
        一 英文“Identity”与中文“认同”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二 个人认同与集体认同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三 地区主义与地区认同第47-52页
    第二节 地区认同的理论与逻辑第52-61页
        一 地区认同的理论第53-59页
        二 地区认同的逻辑第59-61页
    本章小结第61-62页
第二章 东南亚区域意识的缘起与发展第62-104页
    第一节 东南亚早期历史进程中模糊的认同意识第62-84页
        一 东南亚认同观念的思想渊源第63-70页
        二 文化认同及早期东南亚意识的形成第70-84页
    第二节 殖民统治时期的“地区观念”第84-100页
        一 宗教变迁与东南亚意识第85-91页
        二 外部世界刺激与东南亚共同命运意识的增强第91-94页
        三 民族主义者的民族认同和地区观念第94-100页
    第三节 战后东南亚认同的重塑第100-102页
    本章小结第102-104页
第三章 地区一体化与东盟认同的交互作用第104-130页
    第一节 东盟一体化进程第105-113页
        一 东盟一体化动力分析第105-108页
        二 东盟一体化进程及其特点第108-113页
    第二节 东盟认同与地区一体化的发展第113-128页
        一 东盟认同推动地区一体化进程第113-119页
        二 一体化进程中的东盟认同概念及地区价值观念的转变第119-128页
    本章小结第128-130页
第四章 东盟认同的建构第130-168页
    第一节 东南亚化与东盟认同的内在建构第130-153页
        一 集体认同的东南亚化第131-136页
        二 东盟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冲突和共存第136-141页
        三 关于东盟认同与民族认同的社会调查研究第141-146页
        四 新成员国的地区认同问题第146-149页
        五 东盟认同内在建构的措施及特点第149-153页
    第二节 交往实践与东盟认同的外在建构第153-166页
        一 “他者”对东南亚地区身份塑造的作用第153-157页
        二 东帝汶加入东盟的认同问题第157-159页
        三 移民与东盟认同的建构第159-163页
        四 大国关系对东盟认同的影响第163-166页
    本章小结第166-168页
第五章 东盟认同发展的动因与前景第168-191页
    第一节 东盟认同发展的动因第168-180页
        一 民族国家在东盟认同发展中的主导地位第168-175页
        二 文化认同在东盟合作中的导向作用第175-180页
    第二节 东盟命运共同体发展的挑战与前景第180-190页
        一 东盟认同发展现状与挑战第180-183页
        二 东盟认同发展前景展望第183-190页
    本章小结第190-191页
结论第191-194页
附录第194-204页
    一 《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蓝图》之“东盟认同建构”第194-198页
    二 《2015年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积分卡》之“东盟认同建构”第198-204页
参考文献第204-221页
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221-222页
致谢第222页

论文共22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中职学校《网络营销》课程的教学实践研究--以C市B校为例
下一篇:马来西亚民族国家建构研究--基于东姑·拉赫曼到马哈蒂尔时期族群利益博弈的视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