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14-22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4-15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4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4-15页 |
1.2 研究对象 | 第15-16页 |
1.2.1 可再生能源概述 | 第15页 |
1.2.2 可再生能源消纳研究范围界定 | 第15-16页 |
1.2.3 可再生能源消纳涉及到的技术问题 | 第16页 |
1.2.4 财税政策与可再生能源消纳的关系 | 第16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6-19页 |
1.3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6-17页 |
1.3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7-19页 |
1.4 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9-20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19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19-20页 |
1.5 主要工作和创新 | 第20-22页 |
1.5.1 创新之处 | 第20-21页 |
1.5.2 不足之处 | 第21-22页 |
第2章 可再生能源消纳的理论基础 | 第22-31页 |
2.1 供求理论 | 第22-23页 |
2.1.1 供求理论内涵 | 第22-23页 |
2.1.2 供求理论指导可再生能源生产消费 | 第23页 |
2.2 可持续发展理论 | 第23-24页 |
2.2.1 可持续发展理论内涵 | 第23页 |
2.2.2 可持续发展要求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 | 第23-24页 |
2.3 外部性理论 | 第24-31页 |
2.3.1 外部性理论的内涵 | 第24-26页 |
2.3.2 外部性的补救措施 | 第26-29页 |
2.3.3 可再生能源外部性分析 | 第29-31页 |
第3章 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的必要性分析 | 第31-33页 |
3.1 实现能源发展战略需要 | 第31-32页 |
3.2 优化可再生能源供给需要 | 第32页 |
3.3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需求 | 第32-33页 |
第4章 可再生能源供给及消纳现状 | 第33-40页 |
4.1 我国可再生能源丰富 | 第33-34页 |
4.1.1 风能资源丰裕 | 第33页 |
4.1.2 太阳能资源丰富 | 第33-34页 |
4.2 可再生能源利用量和装机数量逐年递增 | 第34-36页 |
4.2.1 可再生能源利用量实现预期目标 | 第34-35页 |
4.2.2 风电装机稳步提升 | 第35页 |
4.2.3 太阳能发电增长迅猛 | 第35-36页 |
4.3 可再生能源消纳现状不容乐观 | 第36-40页 |
4.3.1 弃风弃光率高 | 第36-37页 |
4.3.2 “三北”地区消纳问题突出 | 第37-38页 |
4.3.3 部分地区可再生能源消纳目标未实现 | 第38-40页 |
第5章 可再生能源消纳不足的原因分析 | 第40-45页 |
5.1 可再生能源规划建设不科学 | 第40-41页 |
5.1.1 供需不平衡 | 第40页 |
5.1.2 布局不合理 | 第40-41页 |
5.2 技术和基础设施因素 | 第41-42页 |
5.2.1 可再生能源发电不平稳 | 第41页 |
5.2.2 电网建设和管理滞后 | 第41-42页 |
5.3 政策实施效果不容乐观 | 第42-45页 |
5.3.1 多数地区最低保障收购小时数未达要求 | 第42-43页 |
5.3.2 可再生能源政策退出不及时 | 第43-44页 |
5.3.3 传统能源支持政策影响可再生能源政策效果 | 第44-45页 |
第6章 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的财税政策及其问题分析 | 第45-52页 |
6.1 支持可再生能源消纳的财税政策 | 第45-49页 |
6.1.1 财政补贴 | 第45-47页 |
6.1.2 税收政策 | 第47-48页 |
6.1.3 其他相关政策 | 第48-49页 |
6.2 与可再生能源消纳相关的财税政策存在的问题 | 第49-52页 |
6.2.1 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不到位 | 第49-50页 |
6.2.2 可再生能源产业税负偏重 | 第50-51页 |
6.2.3 缺乏对消费者和配套设施的财税支持 | 第51页 |
6.2.4 “一刀切”产业政策不利于消纳 | 第51-52页 |
第7章 国外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的经验借鉴 | 第52-61页 |
7.1 美国经验借鉴 | 第52-56页 |
7.1.1 美国财政政策 | 第53页 |
7.1.2 美国税收政策 | 第53-54页 |
7.1.3 美国德克萨斯州经验借鉴 | 第54-56页 |
7.2 德国经验借鉴 | 第56-58页 |
7.2.1 财政补贴 | 第56-57页 |
7.2.2 税收政策 | 第57页 |
7.2.3 转移需求侧负荷 | 第57-58页 |
7.3 国外促进可再生能源财税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| 第58-61页 |
7.3.1 加大对储能技术研发的投资力度 | 第58页 |
7.3.2 以法律或法案的形式细化财税政策 | 第58-59页 |
7.3.3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| 第59页 |
7.3.4 财税政策多样且涉及各个环节 | 第59-61页 |
第8章 我国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的财税政策建议 | 第61-68页 |
8.1 合理规划可再生能源财政支出 | 第61-63页 |
8.1.1 完善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制度 | 第61-62页 |
8.1.2 加大对配套设施的财政投入 | 第62-63页 |
8.1.3 财政支持适时调整 | 第63页 |
8.1.4 加强财政对传统能源的约束 | 第63页 |
8.2 完善可再生能源消纳税收政策 | 第63-65页 |
8.2.1 增加增值税等税收优惠力度 | 第63-64页 |
8.2.2 加大对配套设施的税收支持 | 第64页 |
8.2.3 税收政策向消费端倾斜 | 第64页 |
8.2.4 加快建立碳税制度 | 第64-65页 |
8.2.5 设立合理水平的风能资源开发税费 | 第65页 |
8.3 科学规划促进消纳 | 第65-66页 |
8.3.1 合理布局可再生能源电站 | 第65页 |
8.3.2 促进可再生能源就近和跨区消纳 | 第65-66页 |
8.3.3 积极实施电能替代 | 第66页 |
8.4 协同其他相关政策发挥作用 | 第66-68页 |
8.4.1 建立法律法规和监测评价体系 | 第66页 |
8.4.2 完善绿色证书交易机制 | 第66-67页 |
8.4.3 落实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 | 第67-68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68-70页 |
1、结论 | 第68-69页 |
2、展望 | 第69-70页 |
附录 | 第70-74页 |
附录1调研报告 | 第70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78页 |
致谢 | 第78-79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他科研情况 | 第79-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