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7页 |
1.1 研究的背景 | 第11页 |
1.2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2-14页 |
1.3.1 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类型研究 | 第12-13页 |
1.3.2 传统村落院落空间尺度比例和相关数学模型 | 第13页 |
1.3.3 传统村落民居院落空间院落空间形成的外在因素 | 第13-14页 |
1.4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| 第14-15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14页 |
1.4.2 创新点 | 第14-15页 |
1.5 研究方法和框架 | 第15-17页 |
1.5.1 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1.5.2 论文框架 | 第16-17页 |
第2章 冀南传统民居院落的类型特征 | 第17-30页 |
2.1 冀南地区民居院落平面类型 | 第17-22页 |
2.1.1 三合院落 | 第17-18页 |
2.1.2 四合院落 | 第18-21页 |
2.1.3 组合型院落 | 第21-22页 |
2.2 冀南地区院落空间类型及对应组成部分 | 第22-26页 |
2.2.1 开敞空间—庭院 | 第23-24页 |
2.2.2 半开敞空间—檐廊 | 第24-25页 |
2.2.3 封闭空间—建筑室内空间 | 第25-26页 |
2.3 冀南地区院落空间的材料类型 | 第26-29页 |
2.3.1 砖构院落 | 第27页 |
2.3.2 木构院落 | 第27-28页 |
2.3.3 砖石院落 | 第28-29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3章 冀南传统民居院落空间内在解析 | 第30-57页 |
3.1 数据来源 | 第30-31页 |
3.2 冀南民居院落庭院空间 | 第31-40页 |
3.2.1 庭院长与宽 | 第31-33页 |
3.2.2 庭院长度与宅基地长度 | 第33-35页 |
3.2.3 庭院面积与宅基用地面积 | 第35-40页 |
3.3 冀南民居院落廊下空间 | 第40-45页 |
3.3.1 檐廊空间的形式 | 第41-42页 |
3.3.2 廊下空间尺度 | 第42-43页 |
3.3.3 廊下空间与室内外空间关系 | 第43-45页 |
3.4 冀南民居院落建筑空间 | 第45-56页 |
3.4.1 正房 | 第46-50页 |
3.4.2 厢房 | 第50-53页 |
3.4.3 倒座 | 第53页 |
3.4.4 建筑垂直视角 | 第53-56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第4章 冀南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的外在影响 | 第57-76页 |
4.1 地理环境与民居院落空间 | 第57-60页 |
4.1.1 地理环境与院落空间类型 | 第58-59页 |
4.1.2 地理环境与院落空间尺寸 | 第59-60页 |
4.2 气候环境与民居院落空间 | 第60-66页 |
4.2.1 气候环境与院落空间的功能特征 | 第60-64页 |
4.2.2 气候环境与院落空间的组合形态 | 第64-65页 |
4.2.3 气候环境与院落空间的构筑形态 | 第65-66页 |
4.3 民俗文化与民居院落空间 | 第66-74页 |
4.3.1 传统观念与院落空间秩序 | 第66-67页 |
4.3.2 祭拜文化与民居院落空间 | 第67-71页 |
4.3.3 民居文化与院落入口空间 | 第71-74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74-76页 |
第5章 结论 | 第76-78页 |
5.1 课题研究的结论 | 第76-77页 |
5.2 课题存在的不足 | 第77-78页 |
致谢 | 第78-7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9-82页 |
附录 | 第82-87页 |
作者简介 | 第8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| 第87-8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