瑕疵证据补正规则比较研究
摘要 | 第8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0页 |
导言 | 第11-12页 |
第一章 瑕疵证据的界定 | 第12-17页 |
第一节 我国法律对瑕疵证据的规定 | 第12-14页 |
一、纸质证据材料上有漏填项 | 第12页 |
二、证据材料上有错误或矛盾 | 第12-13页 |
三、证据材料显示未记录尽到告知义务 | 第13页 |
四、其他瑕疵情况 | 第13-14页 |
第二节 瑕疵证据的概念 | 第14页 |
第三节 “瑕疵证据”与“非法证据”比较 | 第14-17页 |
一、侦查人员的主观恶性不同 | 第15页 |
二、取证手段违法性程度不同 | 第15页 |
三、证明力和证据能力不同 | 第15-16页 |
四、是否影响证据的真实性方面不同 | 第16页 |
五、对案件的裁判影响不同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瑕疵证据的补正 | 第17-26页 |
第一节 对瑕疵证据补正的原因分析 | 第17-19页 |
一、补正的必要性 | 第17-18页 |
二、补正的可行性 | 第18-19页 |
第二节 瑕疵证据补正程序探讨 | 第19-26页 |
一、美国的“瑕疵证据” | 第19-21页 |
二、补正的程序 | 第21-22页 |
三、补正的方式 | 第22-26页 |
第三章 合理解释 | 第26-30页 |
第一节 合理解释的方式 | 第26-28页 |
一、合法行为充分 | 第26页 |
二、证据会被必然发现 | 第26-27页 |
三、被告人企图作伪(假)证 | 第27-28页 |
四、侦查人员出庭作证 | 第28页 |
第二节 合理解释的程序 | 第28-30页 |
结语 | 第30-3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1-33页 |
致谢 | 第33-34页 |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3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