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7页 |
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一、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10页 |
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0-15页 |
一、国外文献综述 | 第10-12页 |
二、国内文献综述 | 第12-14页 |
三、文献评述 | 第14-15页 |
第三节 研究思路、方法及内容 | 第15-17页 |
一、研究思路 | 第15页 |
二、研究方法 | 第15页 |
三、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| 第15-16页 |
四、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财政支农支出效率的理论分析 | 第17-23页 |
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7-18页 |
一、财政支农支出 | 第17页 |
二、效率与效益 | 第17-18页 |
三、财政支农支出的经济效率 | 第18页 |
第二节 财政支农支出的必要性 | 第18-21页 |
一、农业的基础性地位 | 第18-19页 |
二、农业的弱质性 | 第19页 |
三、农产品供求的特殊性 | 第19-20页 |
四、农业投资领域的市场失灵 | 第20-21页 |
第三节 财政支农支出的意义 | 第21-23页 |
一、是实现资源配置的要求 | 第21页 |
二、是实现国民收入分配的要求 | 第21-22页 |
三、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 | 第22页 |
四、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 | 第22-23页 |
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的财政支农政策的变迁与特点 | 第23-32页 |
第一节 1978-1993 年的财政支农支出政策 | 第23-25页 |
一、政策背景 | 第23-24页 |
二、主要政策内容 | 第24页 |
三、政策效果 | 第24-25页 |
第二节 1994-2003年的财政支农支出政策 | 第25-27页 |
一、政策背景 | 第25-26页 |
二、主要政策内容 | 第26页 |
三、政策效果 | 第26-27页 |
第三节 2004年至今的财政支农支出政策 | 第27-30页 |
一、政策背景 | 第27-28页 |
二、主要政策内容 | 第28-29页 |
三、政策效果 | 第29-30页 |
第四节 我国财政支农支出政策的特点 | 第30-32页 |
一、财政支农资金的公共性 | 第30页 |
二、财政支农资金增长的持续性 | 第30-31页 |
三、农业财政投入的统筹性 | 第31-32页 |
第四章 河南省财政支农支出的现状分析 | 第32-51页 |
第一节 河南省财政支农支出的规模分析 | 第32-38页 |
一、财政支农支出绝对规模 | 第33-35页 |
二、财政支农支出相对规模 | 第35-38页 |
第二节 河南省财政支农支出的结构分析 | 第38-41页 |
一、1978-2006 年河南省财政支农支出结构 | 第39-40页 |
二、2007-2016 年河南省财政支农支出结构 | 第40-41页 |
第三节 河南省财政支农支出的经济效益分析 | 第41-44页 |
一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现状 | 第41-43页 |
二、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现状 | 第43-44页 |
第四节 河南省财政支农支出与全国的比较分析 | 第44-51页 |
一、河南省财政支农支出规模与全国的比较 | 第44-47页 |
二、河南省财政支农支出结构与全国的比较 | 第47-49页 |
三、河南省财政支农支出的经济效益与全国的比较 | 第49-51页 |
第五章 河南省各地市财政支农支出效率的实证分析 | 第51-65页 |
第一节 河南省各地市财政支农效率评价—DEA模型分析 | 第51-60页 |
一、DEA模型介绍 | 第51-53页 |
二、指标的选取 | 第53-55页 |
三、测算结果分析 | 第55-60页 |
第二节 影响河南省财政支农支出效率的因素—TOBIT模型分析 | 第60-64页 |
一、TOBIT模型的介绍 | 第61页 |
二、指标的选取 | 第61-62页 |
三、回归结果分析 | 第62页 |
四、模型结论分析 | 第62-64页 |
第三节 实证研究小结 | 第64-65页 |
第六章 提高财政支农支出效率的政策建议 | 第65-69页 |
第一节 规划财政支农资金规模,加强资金管理 | 第65-66页 |
一、合理规划财政支农资金规模 | 第65页 |
二、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 | 第65-66页 |
第二节 优化财政支农资金结构,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 | 第66-67页 |
一、加大对农业直接相关的基础设施的投入 | 第66页 |
二、加大对农业科研开发的倾斜,提高农业科技发展水平 | 第66-67页 |
第三节 加快城镇化建设速度,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| 第67-69页 |
一、积极推进城镇化发展 | 第67页 |
二、推动乡镇龙头产业的发展 | 第67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2页 |
致谢 | 第72-73页 |
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73-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