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9页 |
1.3 相关概念 | 第9-11页 |
1.3.1 海绵城市理念 | 第9-10页 |
1.3.2 海绵小区 | 第10-11页 |
1.3.3 海绵小区综合效益 | 第11页 |
1.4 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| 第11-13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11-12页 |
1.4.2 创新之处 | 第12-13页 |
1.5 研究综述 | 第13-16页 |
1.5.1 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3-14页 |
1.5.2 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4-16页 |
1.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| 第16-19页 |
1.6.1 研究方法 | 第16-18页 |
1.6.2 技术路线 | 第18-19页 |
第二章 海绵小区发展历程与实践情况 | 第19-27页 |
2.1 国外海绵小区发展历程与实践情况 | 第19-22页 |
2.1.1 国外海绵小区发展历程 | 第19-20页 |
2.1.2 国外海绵小区实践案例介绍 | 第20-22页 |
2.2 国内海绵小区发展历程与实践情况 | 第22-26页 |
2.2.1 国内海绵小区发展历程 | 第22-24页 |
2.2.2 国内海绵小区实践案例介绍 | 第24-26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26-27页 |
第三章 海绵小区的方案设计及效益分析 | 第27-32页 |
3.1 海绵小区方案设计 | 第27-29页 |
3.1.1 海绵小区的设计思路 | 第27-28页 |
3.1.2 海绵小区方案设计 | 第28-29页 |
3.2 传统小区与海绵小区理论与实践中的效益对比分析 | 第29-31页 |
3.2.1 传统小区与海绵小区理论技术效益对比分析 | 第29-30页 |
3.2.2 传统小区与海绵小区项目措施效益对比分析 | 第30-31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第四章 海绵小区综合效益评价体系构建 | 第32-63页 |
4.1 评价分析方法选取 | 第32-34页 |
4.1.1 专家评价法 | 第32页 |
4.1.2 层次分析法 | 第32-33页 |
4.1.3 模糊综合评价法 | 第33页 |
4.1.4 数据包络分析模型 | 第33-34页 |
4.2 海绵小区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| 第34-48页 |
4.2.1 评价目的及原则 | 第34-35页 |
4.2.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| 第35页 |
4.2.3 评价指标选取 | 第35-43页 |
4.2.4 评价指标释义 | 第43-48页 |
4.3 指标权重的确定 | 第48-53页 |
4.3.1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| 第48-51页 |
4.3.2 指标权重的确定 | 第51-53页 |
4.4 海绵小区综合效益评价标准 | 第53-62页 |
4.4.1 建立评价标准 | 第53-61页 |
4.4.2 确定评价等级 | 第61-62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62-63页 |
第五章 实证研究——以胪雷新城海绵城市项目为例 | 第63-77页 |
5.1 研究项目概况 | 第63-70页 |
5.1.1 研究项目主要采取的海绵城市措施 | 第64-66页 |
5.1.2 研究项目经济指标 | 第66-67页 |
5.1.3 研究项目的海绵城市技术设施 | 第67-69页 |
5.1.4 研究项目运营过程中的管理要求 | 第69-70页 |
5.2 研究项目综合效益计算及评价 | 第70-76页 |
5.2.1 研究项目综合效益计算 | 第70-75页 |
5.2.2 研究项目综合效益评价 | 第75-76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76-77页 |
第六章 提升住宅小区综合效益的对策 | 第77-80页 |
6.1 提升住宅小区生态效益的对策 | 第77页 |
6.2 提升住宅小区经济效益的对策 | 第77-78页 |
6.3 提升住宅小区社会效益的对策 | 第78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78-80页 |
第七章 结论 | 第80-8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2-85页 |
附录 | 第85-89页 |
致谢 | 第89-90页 |
个人简历 | 第9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