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英集资诈骗案评析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9-11页 |
1.1 选题背景 | 第9页 |
1.2 研究现状及意义 | 第9页 |
1.3 研究方法 | 第9-11页 |
第2章 案情简介及争议焦点 | 第11-13页 |
2.1 案情概况 | 第11页 |
2.2 本案的争议焦点 | 第11-13页 |
2.2.1 本案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| 第11页 |
2.2.2 本案是否为单位犯罪 | 第11-12页 |
2.2.3 本案是否应当适用死刑 | 第12-13页 |
第3章 本案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| 第13-17页 |
3.1 集资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立法规定及评析 | 第13-14页 |
3.2 集资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具体认定 | 第14-15页 |
3.2.1 集资行为人的事前行为 | 第14页 |
3.2.2 集资行为人的事中行为 | 第14-15页 |
3.2.3 集资行为人的事后行为 | 第15页 |
3.3 本案的具体分析 | 第15-17页 |
第4章 本案是否为单位犯罪 | 第17-21页 |
4.1 我国单位犯罪制度的形成过程 | 第17-19页 |
4.1.1 单位犯罪制度的否定时期 | 第17-18页 |
4.1.2 单位犯罪制度产生的过渡时期 | 第18页 |
4.1.3 单位犯罪制度的肯定时期 | 第18-19页 |
4.2 单位故意犯罪的主要表现形式 | 第19页 |
4.2.1 以单位名义实施 | 第19页 |
4.2.2 为单位谋取利益 | 第19页 |
4.3 本案的具体分析 | 第19-21页 |
第5章 本案是否应当适用死刑 | 第21-25页 |
5.1 死刑适用的条件 | 第21-22页 |
5.2 本案的具体分析 | 第22-25页 |
5.2.1 本案具备极大的社会危害性 | 第22-23页 |
5.2.2 本案不具备极大的人身危险性 | 第23页 |
5.2.3 本案不适用死刑的其他理由 | 第23-25页 |
结论 | 第25-2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6-27页 |
致谢 | 第2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