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路径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绪论 | 第9-18页 |
一、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| 第9-11页 |
(一)选题背景 | 第9-10页 |
(二)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二、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5页 |
(一)国内的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(二)国外的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三、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(一)研究的内容 | 第15页 |
(二)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四、 相关理论基础 | 第16-18页 |
(一)危机管理理论 | 第16页 |
(二)控制论 | 第16页 |
(三)网络助燃理论 | 第16-17页 |
(四)“沉默的螺旋”效应 | 第17-18页 |
第一章 网络舆情的理论分析 | 第18-30页 |
第一节 公共领域与网络公共领域 | 第18-20页 |
一、 公共领域 | 第18-19页 |
二、 网络公共领域 | 第19-20页 |
第二节 网络舆情的内涵与特点 | 第20-23页 |
一、 网络舆情的内涵 | 第20-21页 |
二、 网络舆情的特点 | 第21-23页 |
第三节 网络舆情变动规律探索 | 第23-30页 |
一、 案例描述:周久耕天价烟事件 | 第23-26页 |
二、 网络舆情传播阶段模型——基于时间结构上 | 第26-28页 |
三、 网络舆情传播结构模型——基于空间结构上 | 第28-30页 |
第二章 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| 第30-40页 |
第一节 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积极探索 | 第30-34页 |
一、 政府在网络管理立法方面的现状 | 第30-31页 |
二、 政府在网络舆情管理机构设置方面的现状 | 第31-32页 |
三、 政府信息公开将迈入微政务时代 | 第32-33页 |
四、 政府部门重视加强与网络舆情服务机构的合作 | 第33-34页 |
第二节 我国政府在舆情应对中现实问题 | 第34-36页 |
一、 政府应对滞后 | 第34页 |
二、 政府处置失当 | 第34-35页 |
三、 政府信息公开缺乏主动 | 第35页 |
四、 网络舆论事件多涉及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 | 第35-36页 |
第三节 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36-40页 |
一、 网络管理法律法规不完善 | 第36-37页 |
二、 网络舆情处理的机构设置不健全 | 第37-38页 |
三、 缺乏网络舆情应对处理机制 | 第38页 |
四、 缺乏政府非适当应对网络舆情的监督惩治机制 | 第38-40页 |
第三章 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对策 | 第40-51页 |
第一节 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应遵循的规律与原则 | 第40-42页 |
一、 遵守网络舆论引导的基本规律 | 第40-41页 |
二、 坚持网络舆情应对的主要原则 | 第41-42页 |
第二节 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路径探索 | 第42-51页 |
一、 常态状态下,政府对网络舆情的处置 | 第42-47页 |
(一)完善网络舆情的规范机制 | 第42-43页 |
(二)健全网络舆情常态预警机制 | 第43-45页 |
(三)网络舆情的回应机制 | 第45-46页 |
(四)加强网络舆情队伍的建设 | 第46-47页 |
二、 应急状态下,政府对网络舆情的处置 | 第47-51页 |
(一)确定网络舆情危机等级 | 第47页 |
(二)启动网络舆情应急预案 | 第47-48页 |
(三)探索网络舆情联动应急创新机制 | 第48-51页 |
结语 | 第51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6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| 第56-57页 |
致谢 | 第57-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