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研究
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0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2-13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13-16页 |
1.2.1 国外研究进展 | 第13-14页 |
1.2.2 国内研究进展 | 第14-16页 |
1.3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6-18页 |
1.4 技术路线和论文结构 | 第18-20页 |
第二章 研究区概述 | 第20-24页 |
2.1 研究区位置示意图和边界 | 第20-21页 |
2.2 研究区概述 | 第21-24页 |
2.2.1 淳化县泥河沟流域概述 | 第21页 |
2.2.2 安塞县纸坊沟流域概述 | 第21-22页 |
2.2.3 长武县王东沟流域概述 | 第22-24页 |
第三章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| 第24-33页 |
3.1 数据源及预处理 | 第24-28页 |
3.1.1 数据源 | 第24页 |
3.1.2 数据预处理 | 第24-25页 |
3.1.3 土地利用现状解译 | 第25-28页 |
3.2 研究方法 | 第28-33页 |
3.2.1 土地利用变化时空分析 | 第28-29页 |
3.2.2 景观格局定量化分析 | 第29-32页 |
3.2.3 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 | 第32-33页 |
第四章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| 第33-40页 |
4.1 泥河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| 第33-35页 |
4.1.1 土地利用变化总量和结构演变 | 第33页 |
4.1.2 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 | 第33-34页 |
4.1.3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| 第34-35页 |
4.2 纸坊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| 第35-37页 |
4.2.1 土地利用变化总量和结构演变 | 第35页 |
4.2.2 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 | 第35-36页 |
4.2.3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| 第36-37页 |
4.3 王东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| 第37-39页 |
4.3.1 土地利用变化总量和结构演变 | 第37页 |
4.3.2 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 | 第37-38页 |
4.3.3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| 第38-39页 |
4.4 小结 | 第39-40页 |
第五章 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| 第40-47页 |
5.1 泥河沟流域景观格局演变分析 | 第40-42页 |
5.1.1 景观类型水平指数 | 第40页 |
5.1.2 景观级别水平指标 | 第40-42页 |
5.2 纸坊沟流域景观格局演变分析 | 第42-44页 |
5.2.1 景观类型水平指数 | 第42页 |
5.2.2 景观级别水平指标 | 第42-44页 |
5.3 王东沟流域景观格局演变分析 | 第44-46页 |
5.3.1 景观类型水平指数 | 第44页 |
5.3.2 景观级别水平指标 | 第44-46页 |
5.4 小结 | 第46-47页 |
第六章 土地利用格局变化驱动力分析 | 第47-51页 |
6.1 自然环境因素分析 | 第47页 |
6.2 社会经济因素分析 | 第47-50页 |
6.2.1 人口增长和城镇化发展 | 第47-48页 |
6.2.2 经济发展 | 第48页 |
6.2.3 科技进步 | 第48-49页 |
6.2.4 政策支持 | 第49-50页 |
6.3 小结 | 第50-51页 |
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| 第51-53页 |
7.1 结论 | 第51页 |
7.2 讨论 | 第51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8页 |
附录 | 第58-70页 |
致谢 | 第70-71页 |
作者简介 | 第71页 |
硕士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