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引言 | 第8-13页 |
第一章 股东代表诉讼与股东代表诉讼当事人概述 | 第13-18页 |
第一节 股东代表诉讼基本理论 | 第13-15页 |
一、股东代表诉讼的概念 | 第13页 |
二、股东代表诉讼的起源与发展 | 第13-14页 |
三、股东代表诉讼的功能 | 第14-15页 |
第二节 股东代表诉讼当事人概念与理论基础 | 第15-18页 |
一、股东代表诉讼当事人的概念 | 第15-16页 |
二、股东代表诉讼当事人的理论基础 | 第16-18页 |
第二章 中日股东代表诉讼原告资格的比较分析 | 第18-26页 |
第一节 中日股东代表诉讼原告资格主观方面的要求 | 第18-21页 |
一、日本股东代表诉讼原告资格主观方面的要求 | 第18页 |
二、中国股东代表诉讼原告资格主观方面的要求 | 第18-19页 |
三、比较分析中日股东代表诉讼原告资格主观方面的要求 | 第19-21页 |
第二节 中日股东代表诉讼原告资格持股时间的要求 | 第21-23页 |
一、日本股东代表诉讼原告资格持股时间的要求 | 第21页 |
二、中国股东代表诉讼原告资格持股时间的要求 | 第21页 |
三、比较分析中日股东代表诉讼原告资格持股时间的要求 | 第21-23页 |
第三节 中日股东代表诉讼原告资格持股数量的要求 | 第23-26页 |
一、日本股东代表诉讼原告资格持股数量的要求 | 第23页 |
二、中国股东代表诉讼原告资格持股数量的要求 | 第23-24页 |
三、比较分析中日股东代表诉讼原告资格持股数量的要求 | 第24-26页 |
第三章 中日股东代表诉讼被告范围的比较分析 | 第26-32页 |
第一节 股东代表诉讼被告范围的立法模式 | 第26-27页 |
一、限制式立法模式 | 第26-27页 |
二、自由式立法模式 | 第27页 |
第二节 中日股东代表诉讼被告范围 | 第27-32页 |
一、日本股东代表诉讼的被告范围 | 第27-28页 |
二、中国股东代表诉讼的被告范围 | 第28页 |
三、比较分析中日股东代表诉讼的被告范围 | 第28-32页 |
第四章 中日股东代表诉讼中公司以及其他股东法律地位的比较分析 | 第32-41页 |
第一节 中日股东代表诉讼中公司的法律地位 | 第32-37页 |
一、日本股东代表诉讼中公司的法律地位 | 第32-33页 |
二、中国股东代表诉讼中公司的法律地位 | 第33页 |
三、比较分析中日股东代表诉讼中公司的法律地位 | 第33-37页 |
第二节 中日股东代表诉讼中其他股东的法律地位 | 第37-41页 |
一、日本股东代表诉讼中其他股东的法律地位 | 第37页 |
二、中国股东代表诉讼中其他股东的法律地位 | 第37-38页 |
三、比较分析中日股东代表诉讼中其他股东的法律地位 | 第38-41页 |
结语 | 第41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5页 |
后记 | 第45-46页 |